中評社香港11月15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評說,亞細安(東盟)經濟一體化,是這個東南亞區域組織多年來的構想。貿工部長林勛强前天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亞細安十國計劃在2015年實現經濟共同體,總藍圖已在今年8月底定案,萬事俱備。只等到下星期在新加坡舉行的亞細安首腦峰會上,首長們蓋章簽字,東風到來,便水到渠成了。
經濟共同體意義重大,是不言而喻的。這意味著東南亞之內的經貿將通暢無阻,而對于東南亞之外的世界來說,經濟實力加强的亞細安也將具有更雄厚的談判條件。因爲接下來,亞細安的目標是同中國、日本和印度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以成立一個像歐盟那樣的東亞共同體。
當然,亞細安成員國之間有許多利益上的矛盾須要磨合,經濟共同體無法一蹴而就。但林勛强認爲,亞細安各國目前都正努力于《亞細安憲章》和經濟共同體總藍圖的制訂,這意味著一個能解决國際爭端的機制正在形成。如果有國家不遵守定下來的條例,亞細安就有權啓動機制來確保規矩章則的運行,違例的國家也須賠償其他國家所蒙受的損失。
社評表示,林勛强具體地解釋,亞細安成員國15年前所簽訂的《亞細安自由貿易協定》,是這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年來,所有成員國在消除關稅壁壘方面也取得了相當進展。經濟較發達的六國,即文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高達99.7%收錄在自貿協定中的商品,其關稅已减至0%至5%;柬、寮、緬、越四國進展也不差。換句話說,亞細安距離零關稅的目標不遠。
回首前塵,亞細安已經成立了整整40年。那麽,客觀地說,亞細安要成立經濟共同體的進程,到底是快還是慢?照我們分析,這要視我們采取什麽角度來看問題而定。
其實,以脫胎自歐洲共同體的歐盟爲借鑒的亞細安,眼界是不小的。遠大目標中包括政治共同體、經濟共同體、社會與文化共同體等。從這些年來的風風雨雨,以及從目前的實際進展來說,我們可以看到,經濟一體化的目標比起政治、社會等範疇的融合,無疑是步履輕盈的。這說明,“利”字當頭,天下之間熙熙攘攘,經濟發展的確是地區的主要驅動力。
但如果從經濟的蓬勃和投資吸引力的角度來看,亞細安同中國、印度和東歐這些新興市場相比,步伐却未免顯得遲緩。即使原訂在2020年成立亞細安經濟共同體的目標能够達到,但與中國在2010年與亞細安建立自由貿易區,而印度也接踵而來的這些發展趨勢相比,那就是慢條斯理了。
社評指出,理由是現在全球經濟已經是一體化,資金是跨越國界到處跑的。投資者著眼的地方,是這個區域是否政治穩定,是否能提供廣闊而自由的共同市場,是否有優惠的配套這種種因素。
我們所見的亞細安,實際上也在近年來加快了步伐。2003年的峇厘峰會上,盡快達成經濟一體化已成爲十個成員國的共識,决定首先在橡膠、農業、漁業、電子商務、木材和保健等11個領域全面消除關稅,六個較發達國家更須在2007年完成這個目標。而如上所述,到了今年,貿工部長林勛强爲亞細安的進展列出了一個動人的成績單。
社評認為,2003年的峇厘峰會,可說是亞細安經濟融合向前邁進的一個分水嶺。我們的確有理由相信,下星期在我國舉行的亞細安首腦峰會,也將充滿期待和鼓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