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定位上來看,“九二共識”依舊可以作為“兩岸兩會辦事處”互動基礎。為避免增加不必要的爭執,在內部適用準官方單位,運用“國家”預算,接受民意的監督。其次,“辦事處”與“海基會”差別在於“海基會”從機構到人事均為民間團體,而“辦事處”是機構與人事分開處理。那麼“辦事處”雖為“海基會”的大陸辦事處,事實上“海基會”對“辦事處”是指導關係,而“辦事處”與“陸委會”是領導與被領導關係,如此才能靈活游走在官、民的界線之間;其三,因應官方代表處的未來,從一開始設計就是“以官扮民”,則便於未來的轉型需要,亦免於未來再次修法的問題。
從功能問題來看,預測未來一旦“海基會”在大陸設立了“辦事處”之後,可能遭遇到的變數,事先擬妥若干因應的備案,以便在“辦事處”運行之後,處理好各種突發的緊急事故,增加兩岸互信,台灣當前除了全力協調朝野各黨,及早通過《大陸地區處理兩岸人民往來事務機構在台灣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條例》之外,必須做好的準備工作。
楊開煌認為,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之事從研議到推動,事隔五年,如今兩岸關係在區域政治的影響下,變遷提速,台灣方面更需以未來的眼光來處理眼前的島內爭議,否則有可能時不我待,終難再現昔日光景;北京當局亦可以未來的自信處理台海議題,包容兩岸關係,才能主導和平發展,總之,兩岸當局都應以未來指導現在,而不應困於當下,而失去未來。
由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主辦的“兩岸關係的新發展與周邊安全”學術研討會於11月2日至3日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將圍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區域經貿關係的整合”、“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周邊及大國關係的調整”三個分主題展開。
此次會議兩岸共有50餘名專家學者彙聚一堂,共同討論在“美國亞太再平衡”,中美共建“新型大國關係”的背景下,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經貿關係的整合以及中國周邊安全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