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南太平洋的一個不起眼群島之所以能夠引起我們的關注,是因為在這個群島日前的騷亂中,數百名中國僑民成為了危機可能的受害者。因此,當幾百名持中國護照的中國公民和持所羅門護照的華人搭乘中國外交部門的包機及時撤出所羅門群島的時候,中國領事保護政策也完成了一種可被稱為“所羅門模式”的進步。
據新華網報導,領事保護是一個現代國家外交工作的核心之一,而建立在領事保護基礎上,對本國僑民在海外各種利益的維護,則可被視為現代國家意識的崛起。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幾次大規模撤僑行動,都在不斷彰顯其現代國家意識。這其中包括伊拉克撤僑、利比理亞撤僑和所羅門群島撤僑等。一系列撤僑行動的成功進行,既維護了我國海外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樹立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從廣義上說,國家責任可以內化為對合法利益的捍衛。維護公民利益是國家利益的核心。在今天全球化的發展中,人員和生產資料的跨國流動更加自由。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一個國家的公民失去了認同和保護。在全球這個更加廣闊的空間,人們仍然首先是一個有所歸屬的主體。從強調國家利益到強調公民利益,中國在現代國家意識發展中更加接受今天國際社會變幻風雲的考驗。
現代國家意識的發展,同時也為公民的向心力的提升創造了條件。跨越距離和時間的旅行唯一不能改變的是一個人的身份認同。儘管今天的全球化創造了越來越多的國際機遇,但是在遭遇挫折的時候,人們首先會感念來自祖國的保護。國家意識的存在,總是體現在人們需要的時候。而領事保護的健全,則重新強化了人們對於國家意識的維護和信任。所羅門騷亂中,中國外交部門不惜一切代價果斷撤僑,決策的魄力和效率足以讓中國二字在硝煙中愈發珍貴。
更重要的是,國家責任和民族認同常常無法分割。所羅門模式拓展了中國領事保護的空間。只要是僑胞,不管是大陸公民還是臺胞,或者持所羅門護照的華人,他們都可以登上飛往祖國的航班。這種廣義上對個體生命和財產的捍衛,極大地彰顯了民族認同。如果說所羅門模式的物件是廣大在海外的中國僑民,那麼這個模式的獲益者可能是整個民族。因為當我們敢於捍衛自身的尊嚴與利益時,我們也在贏得別人的尊重與保護。
“所羅門模式”的出現,是中國外交部門在以往的歷史經驗基礎上,建立應急機制的良性效果。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各種風險將會廣泛地存在於他們的身邊。因此所羅門的陰影不可能永歸回憶。即便如此,在“所羅門模式”之後,我們也有了足夠的自信坦然面對更多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