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威烈:美國在伊拉克的駐軍,總有一天是要撤離的,但不會很快。 |
中評社香港11月11日電(記者 劉曉丹)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朱威烈認為,美國中期選舉共和黨大敗的結果顯示,伊拉克問題是影響選舉的一個比較突出的要素;美國那一套觀念在中東不能生根,美國在伊拉克的駐軍,總有一天是要撤離的,但不會很快。
朱威烈昨天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說,美國總統布什這一次“栽了”、國會發生變局、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也下台了。11月5日,被推翻的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被判死刑,這是布什為挽救選情的一個舉措,但實際上民意已經不可能改變了。
朱威烈認為,911以後美國打反恐戰,當時國際上還是同情美國、支持美國的。美國打阿富汗戰爭時,國際上基本還是贊成的,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都提供了各方面的幫助。但到了伊拉克戰爭,布什主張的“反恐”就已經“變調”了,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恐,因爲根本就沒有“薩達姆與基地組織聯係”、以及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力武器的證據。美國自從在伊拉克陷進去以後,就一直苦無良策,怎樣也擺脫不了。
朱威烈說,布什政府對伊斯蘭世界、對阿拉伯世界、對中東國家的認識有多深呢?如果說採用戰爭的方法可以解決中東問題的話,前幾任美國政府早就做了。中東這樣複雜的問題,不是通過戰爭的手段就可以解決的。可布什卻認爲美國在新軍事革命以後,有這個實力。
朱威烈指出,伊斯蘭世界擁有十二、三億人口,美國那一套觀念在中東不可能生根,伊斯蘭世界價值觀念的改變很難做到。美國不能把所有的穆斯林都說成是恐怖分子,也不能讓當地民衆全套接受美國的反恐理念。雖然現在外國在中東的軍事佔領還存在,但當地人民從宗教信仰、從他們的核心價值出發,把正在進行的襲擊活動,視爲一種抵抗運動。
朱威烈認為,布什在他的第一任期里,有一種簡單的思維:要不與恐怖分子站在一邊、要不和美國站在一邊。而在他的第二任期裏,他的政策開始對中東國家有鑒別,對各國的政策,有些鼓勵(比如對沙特阿拉伯和埃及)、有些引導,有的打壓(比如對敍利亞和伊朗),有的表揚(比如對摩洛哥和約旦)。
然而,這次美國中期選舉結果反映出,布什中東政策的調整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美國下一步怎麽走呢?民主黨控制兩院後,布什政策受到牽制有多大呢?大家都在觀望。
朱威烈認為,從技術層面上來說,美國還不能馬上從伊拉克撤兵,但總有一天美國是要把軍隊撤離的。美國要“體面”的撤離,他將會主動的、而不是被迫的撤離伊拉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