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炎:任何情況下不先使用核武 |
中評社記者綜合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發表《中國的軍控、裁軍和防擴散努力》白皮書。外交部軍控司司長,資深的軍控問題專家張炎在新聞發布會指出,中國從擁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也就是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地試驗了第一顆原子彈的日子起,中國政府就鄭重承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而且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和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這個承諾始終沒有改變,而且今後也不會改變,這是中國在核武器問題上的一個重要的政策和立場。
據悉,今天發表的《中國的軍控、裁軍與防擴散努力》共1萬7千字的,全面闡述中國政府在軍控領域的政策與主張,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參與國際軍控所作的努力。
白皮書指出,中國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擴散;中國不希望導彈防御系統對全球戰略穩定產生消極影響,影響大國之間的信任,損害其他國家正當的安全利益。同時,“鑒於台灣問題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反對任何國家以任何方式在導彈防御方面向中國台灣地區提供幫助或保護。”
白皮書說,中國一貫主張和平利用外空,反對將武器引入外空,導致外空軍備競賽;中國主張解決軍控領域的人道主義關切,嚴厲打擊輕、小武器領域的非法活動。
關於核裁軍,白皮書說,中國是核武器國家中核試驗次數最少的。中國過去沒有、今後也不會參加核軍備競賽。中國從未在外國領土上部署核武器。上世紀90年代,中國關閉了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
白皮書說,“中國發展核武器從來就是為了防御目的。”自擁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中國政府就鄭重聲明: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無論是在冷戰時期面臨核威脅和核訛詐的時候,還是在冷戰後國際安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中國始終恪守這一承諾。中國的這一政策今後也不會改變。”
白皮書說,中國支持東盟國家和中亞五國建立無核武器區的努力,支持建立中東無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的努力,尊重和歡迎蒙古的無核武器地位,支持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
關於生化武器,白皮書指出;“中國在歷史上曾深受外國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的傷害。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至今仍對中國人民生命財產和生態環境安全構成重大而現實的威脅。”截至2005年6月底,中國接受了禁止化學武器組織95次現場核查,核查結果均表明中國嚴格履行了國際公約義務。
白皮書指出,中國堅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在確保國家安全利益的前提下,中國始終將軍隊的數量和規模控制在維護國家安全需要最低限度內,多次主動採取單方面的裁軍行動。
198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員額為423.8萬,今年降至230萬。白皮書說,“在較短時間內,中國單方面裁軍行動的范圍之廣、裁減幅度之大為國際軍控與裁軍史所少見,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對軍控與裁軍事業的堅定信念和愛和平、求發展的真誠願望。”
為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中國政府嚴格控制國防支出。白皮書說,1979年至2004年,中國國防費佔同期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下降近10個百分點。近年來,中國在國家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增長的基礎上,適度增加了國防費,但增長幅度較小,主要用於提高軍隊人員工資福利待遇等。“中國的國防預算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準,是公開、透明的。”
白皮書說,積極參加國際防擴散努力,履行防擴散國際義務,重視並積極開展雙邊防擴散交流與合作,支持聯合國在防擴散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為加強防擴散出口管制,白皮書說,中國已逐步建立起涵蓋核、生物、化學、導彈等相關敏感物項和技術及所有軍品的完備的出口管制法規體系,廣泛採取國際通行的許可証管理制度、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証明制度、清單控制方法、全面控制原則等;建立了分工明確的管理和協調機制,嚴格執行防擴散出口管制法規,在防擴散出口管制工作中。中國政府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於涉嫌違法出口敏感物項和技術的個案,政府主管部門均進行認真調查,並依法處理。自2002年底以來,中國政府共查處了違法出口敏感物項和技術的各類案件數十起。
白皮書強調,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崇尚“以和為貴”、“協和萬邦”。在近代史上,中國曾飽受外來侵略和壓迫之苦,深知和平的珍貴。中國的發展需要一個持久穩定的和平國際環境,中國的發展必將促進世界的和平與進步。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永遠不稱霸,永遠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