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解析:美債成不定時炸彈綁架全球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1 21:31:50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8月初,美國選擇提高債務上限,儘管暫時化解了美債危機,但這無疑只是在拖延時間,只表明危機的爆發點再次被留給了未來,繼續成為一顆不知何時會爆炸的“不定時炸彈”。

  如今,美債如何削減是影響未來全球經濟穩定的關鍵因素,美國債務“綁架”了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

  至於如何化解美債風險,美國顯然有多條選擇路徑。美國可以選擇從此“痛改前非”,真正從國內削赤入手,從根本上改變美國債務持續攀升的發展模式。

  不過,在削赤難以實現的現實面前,美國也可能繼續利用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通過類似債務貨幣化、全球通脹化、美元貶值化和技術性違約等“陰招”,繼續通過“損人利己”來轉嫁危機,繼續過度透支自己的信用。如果是這樣,這將會是美國霸權步入衰落的一條“不歸路”。

  據《廣州日報》消息,近期,儘管美國債務上限大戰、信用降級等問題暫時平息,但美債危機的“幽靈”還在持續發酵。全球各國都在盯著美債發愁,美債危機正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復甦的“堰塞湖”,成為全球的一塊“心病”。

  “不定時炸彈”

  8月2日,在經過兩黨近兩個月的辯論“鬧劇”之後,美國參眾兩院終於先後表決:提高美國債務上限,授權美國繼續借債運行,從而避免了美國主權債務違約。

  3天後的8月6日,標普把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進而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激烈震蕩,初現全球金融市場對美債危機可能發生的恐慌情緒。很顯然,從杜拜到希臘、從歐洲到美國,美債成為新一輪風險上演的新起點。

  當今,美國國債總額高達14.3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人每花1美元,其中的40美分都是借的。自1960年開始,美國債務上限已經上調78次,幾乎平均每8個月就要上調一次。很顯然,本次提高美債上限絕不是“最後一次”,不久後再提債務上限的幾率很大。

  隨著美國財政出現龐大赤字、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增長停滯不前等問題“上演”,全球看到了所謂的“最安全資產”也是瀕臨危機。靠借更多債和印更多鈔票維持經濟,任憑“債務雪球”越滾越大,這種“負債型經濟模式”與龐氏騙局幾乎沒有本質區別。

  提高債務上限對美國或許只是拖延時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債務問題,只是表明危機的爆發點再次被留給了未來,繼續擴大著潛在的破壞能量,成為一顆不知何時會爆炸的“不定時炸彈”。

  讓世人擔憂的是,一旦美債危機爆發,這種風險的擴散將覆蓋全球,進而引發一場全球性債務危機。

  美國信用正被透支

  從過去看,每當面臨經濟危機,美國都會選擇“危機轉嫁”。

  比如,較大的一次是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面對各國爭相拋美元兌換黃金的要求,美國宣布中止黃金和美元掛鈎。最終,美國以拒絕履行對他國義務的方式渡過了此次危機。第二次是20世紀80年代美元匯率的急劇升值,由於美國出口受阻,製造業衰退,承受大量貿易逆差。1985年,美國政府與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日本訂立“廣場協議”,通過逼迫日元等貨幣大幅升值的方式,緩解了本國的經濟困難。

  美債風險威脅全球經濟

  如今,美國也在採取向外部施壓、而非內部調整的處理方式來解決金融危機。類似逼迫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全球通脹的局面出現,都在悄然實現著危機的轉嫁。從目前看,美債風險始終是懸在全球經濟之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債如何削減是影響未來全球經濟穩定的關鍵因素。甚至可以這麼說,全球經濟都在看美國的臉色行事,美國債務“綁架”了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

  “借債成癮”削弱信用

  3年之前,美國選擇了用“國家信用”代替金融系統可能走向崩潰,把金融危機中個人、企業的負債“收歸”到國家,實現了“個人負債模式”向“國家負債模式”的“債務升級”。如今,美國長期以來的“借債成癮”癖好也正在蠶食著美國的信用。

  憑借美國綜合實力第一和經濟、軍事實力第一等種種優勢,美國估計不會選擇主動“賴賬”,但類似“隱形違約”等途徑,卻是美國巨額債務稀釋的慣用伎倆。這種損人利己的“耍花招”方式,已經不止一次地消耗了美國的國家信用,讓美國信用在世人面前大打折扣,導致美國在全球的威信日趨下降,而這正是美國霸權走向衰落的內在邏輯。

  政策根源——赤字與減稅築高債務

  《廣州日報》消息,美債發展到今天,其實有很深的財政政策根源。在擴張性財政赤字政策下,美國經濟獲得了很多好處,但一直沒有付出太大的代價,這是形成美國政府“借債成癮”的重要政策因素。

  最近40年來,美國政府有35年都出現預算赤字,只有在克林頓執政時有過兩年盈餘。

  上世紀80年代里根上台後,應對經濟滯脹的“里根經濟學”應運而生,強調減稅對刺激經濟的絕對有利,其推行的巨額減稅計劃在美國史上都很罕見。

  這樣的政策的結果就是:減稅在刺激經濟保持一定增長的同時,也導致里根8年執政財政赤字高達1.9萬億美元,超過歷屆總統累計赤字之和。

  小布什上台後多次推出長期減稅方案,再將美國政府赤字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長期收支赤字只能靠政府發行債券融資解決,美債規模只能越積越大。

  新聞鏈接

  14.3萬億債務“滾雪球”

  《廣州日報》消息,美債主要由聯邦債務、公司債務與個人債務三部分組成。目前美國14.3萬億債務的構成是:公眾(個人、企業、金融機構、地方政府)持有3.6萬億美元;外國持有4萬多億美元;聯邦政府持有6.2萬億美元。

  奧巴馬(2009年至今)

  經濟刺激計劃支出、減稅,以及2007-2009年經濟衰退造成的政府收入下降和失業救濟金增加,共計2.4萬億美元。

  小布什(2001年-2009年)

  減稅、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2001年經濟下滑及始於2007年的經濟衰退,共計6.1萬億美元。

  克林頓(1993年-2001年)

  儘管有兩年時間預算盈餘,但其他年份均出現赤字,共計1.4萬億美元。

  老布什(1989年-1993年)

  第一次海灣戰爭,經濟下滑致政府收入降低,共計1.5萬億美元。

  里根(1981年-1989年)

  冷戰時期國防支出及持久減稅,共計1.9萬億美元。

  里根政府前(1981年之前)

  戰爭和經濟衰退產生赤字,共計1萬億美元。

  消費觀念——“負債消費”埋下隱患

  至於美國政府為何推崇擴張性財政政策,則與美國人的消費方式緊密相關。金融危機之前,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個人消費,個人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為了滿足大眾的消費欲望,政府開動印鈔機濫發鈔票,在為美國經濟打了強心劑的同時,當然也埋下了債務隱患。

  金融危機之前,美國人每年因信用卡透支罰款償付費用高達150億美元。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本質說穿了就是美國人一向信奉的“負債消費”模式的泡沫破滅。

  過去30多年來,美國人儲蓄率一直呈現下降趨勢,支撐美國消費正增長長達16年之久,同時支撐美國經濟在30年中保持一定增速。然而,當欠賬的人多如牛毛,當儲蓄率透支超過了一定極限,“寅吃卯糧”的消費方式最終成為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殘酷地證實了借債消費的不可持續性。

  軍費因素——兩場戰爭助推債務

  《廣州日報》消息,二戰之後,美國軍事開支累計約30萬億美元,這是目前美國債務持續上升的不可忽視的因素。從歷史上看,1945年以來美國國防預算一直處於增長狀態,幾乎每年都達到新高。

  為了保持其頭號軍事大國的地位,美國每年都在增加軍費的開支;在面臨戰爭期間,軍費開支的數額則更大,龐大的軍費開支完全靠政府的撥款解決。在政府赤字的情況下,大幅舉債就在所難免。自“9.11”事件10年間,美國用於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開支猛漲,致使政府債務負擔不斷加重。6月的最新數據顯示,尚未結束的兩場戰爭的開支已達2.3萬億~2.7萬億美元,兩場戰爭早就成為吸錢的“無底洞”,10年反恐代價更是高達4萬億美元。

  化解美債危機“四種途徑”

  《廣州日報》消息,美國如何化解債務風險,顯然有自己熟稔的思路與手段。綜合各種手段看,美國向全球轉嫁危機、讓全球為美債埋單的選擇,將是化解美債危機最陰險的“一招”。

  路徑1:痛改前非 真正削赤

  美國要想真正負責任地解決美債問題,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執政思路。當年克林頓政府是二戰後唯一連續4年財政開支未欠債的總統。克林頓任期內多次否決了共和黨的減稅計劃,把財政結餘用於充實社會保障和削減國債。

  從目前看,奧巴馬政府也面臨財政赤字過大、債務不可持續的局面。但對奧巴馬來說,切實執行減赤計劃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在美國政府的開支中,軍費、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三者占據“大頭”。在美國強化軍事霸權的背景之下,軍事實力是美國人的“命根子”,指望美國減少軍費開支幾乎不可能;養老和醫療開支則是民主黨的執政基石,大幅削減任何一項都會令奧巴馬連任之路堪憂。

  路徑2:再提上限 償還舊債

  在無論是增收還是減支都困難重重的背景之下,美國政府唯一的辦法就是“借新債還舊債”,任憑“債務雪球”越滾越大。從長遠看,天量債務能否最終實現償還,其實已沒有多少人關心,核心是美國還能夠“舉借新債還舊賬”,繼續維持財政運轉。

  很顯然,美國8月初第79次提高債務上限,肯定不是最後一次。在緊迫或適當的時機,美國還會重演如此“鬧劇”。這已經不僅僅是美國兩黨的“政治秀”表演,也是美國不得不用的手段。由此,美債債權人可能都不得不繼續被迫借錢給美國。

  路徑3:推出QE3 稀釋債務

  在背負沉重債務的情況下,流動性是解決債務困境的最好方法。比調債務上限作用更大的,無疑就是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為了刺激美國經濟復甦,美聯儲堅持零利率政策,不斷向市場注入大量的流動性,借助流動性稀釋著自己的巨額債務,必將對新興經濟體再次帶來熱錢湧入與輸入性通脹的壓力,再次衝擊全球脆弱的金融市場與經濟復甦。

  《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指出,面對美債高企的局面,除了推出QE3(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之外,美國政府似乎別無選擇。而一旦推出QE3,必然導致美元大幅度流出美國,全球其他貨幣被迫升值。對全球貨幣市場而言,QE3都是新一輪“絞殺”。

  路徑4:美元貶值 全球通脹

  對美國來說,只要保證國內“溫和通脹”,美元貶值對美國經濟並無大礙,結果是美國能贏得債務經濟帶來的一切好處,卻較少為此承擔代價,這才是美國金融霸權的真正含義。很顯然,採用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隱性違約”,早就是美國減債減赤的慣用手法。而對全球投資者來說,最終和最大的風險也正在於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