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俄關系陷入低谷,很大程度上是布什政府的決策所致。 |
中評社訊╱題:“透視俄美關係:美俄會否陷入新的冷戰?”,作者:袁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美俄關係爲何陷入低谷?
•美國對俄戰略基本内涵爲何?
•美俄關係未來走向何方?
•爲何說美俄不至於走向新的冷戰?
近期,美俄關係的發展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911恐怖襲擊之後,兩國關係一度進入“蜜月期”,但很快裂痕再次顯現出來。轉入2006年,美國對俄方的指責聲加大,雙方的爭執加劇,關係陷入低谷。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警告說,美俄兩國關係有滑向新一輪冷戰的現象。
美俄關係陷入低谷
有人認為,目前的美俄關係陷入了20年來的最低點。今年年初,布希總統在“國情咨文”講話中首次將俄羅斯列入處在“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對俄羅斯的發展前景表示擔憂。隨後,美國務院發表人權報告,批評俄羅斯領導人推行“極權主義”。3月16日,美國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指責俄羅斯“正在偏離自由與民主之路”,威脅說“美俄兩國未來的關係取決於俄如何調整其政治、外交和國內政策”。之後,國務卿賴斯又發表講話,公然期望俄羅斯人民“發表自己的意見,要求建立負責而透明的制度,並能組織起來向政府請願,必要時採取行動更迭政府”。5月4日,副總統切尼在訪問立陶宛時指責俄羅斯“在民主與人權方面的倒退”,並抨擊俄利用石油出口“敲詐其他國家”。美國赤裸裸干涉俄內政的做法,讓俄方極為不滿。
當前,美俄出現爭執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民主人權問題。出於對“顏色革命”的反應,2005年11月,俄羅斯國家杜馬以壓倒性多數通過議案,嚴格限制外國非政府組織在俄羅斯展開活動。美國指控俄羅斯國內民主進程倒退,“俄羅斯政府在不公正、不恰當地限制本國人民的權利”。美方認為,普京上台後,重新收回地方權力,加強中央集權,並將自己的親信安插到內閣當中,背離了民主的做法。今年3月,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報告認為,普京不但沒有採納民主和西方價值觀,反而通過遏制媒體言論、剝奪議會權力,來掌控大權、排除異己。美國務院在《2005年度國別人權報告》中嚴厲批評俄羅斯政府 “打壓非政府組織”、“控制輿論”、“使民眾的民主選舉權利喪失殆盡”。
“顏色革命”也引發美俄角力。冷戰結束之後,美國不斷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先是北約東擴,接著又在俄羅斯腹地搞“顏色革命”。格魯吉亞、烏克蘭和吉爾吉斯斯坦的“顏色革命”不僅使得當地局勢動蕩不安,也嚴重危及俄羅斯的戰略利益。俄羅斯擔心,這些國家發生的變化有可能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使其對於周邊前加盟共和國的影響力進一步削弱。作為對“顏色革命”的反應,俄羅斯政府開始採取措施,通過加強與中亞地區國家的政治經濟聯繫,增強了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以提高對該地區的掌控程度,遏制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滲透活動。美俄在這一地區的角力,實際上是在新形勢下東西方之間的一場較量。
在外交上,普京政府推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竭力維護國家利益,努力提升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儘管美國一再表示關切,但俄羅斯還是向中國和委內瑞拉等國出售武器,進行軍事合作。在伊朗核問題上,俄羅斯不顧美國的反對,向伊朗出口核電站設施,並一再主張通過和平外交手段而不是制裁或軍事打擊來解決危機。在對待哈馬斯的態度問題上,普京政府顯然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步調不一致。美國力圖在國際上孤立哈馬斯,而普京向哈馬斯領導人發出了訪問邀請,公然和美國唱起了對台戲。這讓布希政府十分惱火,公開要求俄方說明意圖。
在戰略核威懾問題上,美俄也一直在較勁。冷戰後,儘管俄羅斯的實力有所衰落,但一直強調保持足夠的核威懾能力。布希政府推行導彈防禦計劃,目標之一就是俄羅斯。今年3月,美國頗有影響力的《外交》雜誌發表文章,聲稱美國在核力量方面正取得優勢地位,很快就能具備先發制人摧毀俄羅斯戰略核武器的能力。在美俄關係不佳的情況下,這番斷言在俄方引發強烈反響。3 月30日,普京總統表明態度,強調保持核威懾是確保國家安全的基本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