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美國對台戰略思維:內涵、特徵及其演變
  戰略思維決定戰略行為,美國對台戰略思維作為戰略決策主體對台灣問題的系統性判斷,決定著美國在台海地區的戰略決策與部署,其會隨著美國對華戰略的調整、中美關係的變化以及決策者對台海局勢的認知等因素而變化。從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國對台戰略思維發生了演變,在戰略威脅的判斷上,二者都將“中國大陸統一台灣”視為主要威脅,但後者更擔憂在台灣問題上維持主導優勢的風險。在戰略目標的確立上,二者具有一定延續性,均企圖利用台灣問題牽制中國,實現對華“…
台灣青年政治參與新趨勢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新時代的台灣問題事關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進程。台灣青年作為台灣現實社會的重要組成與未來台灣社會各項建設的生力軍、主力軍,其政治參與的地位與作用因此特殊而重要。近年來台灣青年政治參與的新趨勢主要表現為:選舉投票的意願與熱情逐步高漲,政治結社逐步注重政治效能,政治集會呈現綫上與綫下的結合態勢,游行示威主張明確、訴求鮮明。就近年來台灣青年政治參與發展變化的影響因素而言,掌握公共權力要素的台灣民進黨當局成為主要推手,台灣社會政治組織實力消長…
台灣“厭世代”的現實困境及其破解路徑
  “厭世代”成為台灣90後青年群體的代名詞,既是青年個體行為意向的選擇,也體現了當下青年群體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厭世”作為時下流行的社會現象,揭示了經濟衰退背景下青年貧困化的生存境遇,反映了世代差異引發的階級固化問題,其背後也隱喻著社會轉型期的心態失衡。為破解厭世困局,應著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分配與發展的協同,并學會自我調適,從而提升青年的幸福感。……
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的實踐探索
  文化認同是助推兩岸同胞實現心靈契合的重要前提,是形成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青少年是未來兩岸關係的重要參與者,正處於認知和價值觀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推動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有利於促進兩岸瞭解互信,提升中華文化認同。台灣民進黨當局從認知、情感和行為等方面極力阻礙兩岸文化交流和認同,極易使發展中的青少年對兩岸關係產生錯誤認知,不利於兩岸融合發展與和平統一。為讓兩岸青少年,尤其是台灣青少年深入瞭解中華文化,認同中華民族,可協同組…
家族叙事與兩岸青少年家國情懷的創新培育路徑
  家族叙事是對家族歷史、事跡、人物與文化等內涵的理解和建構,對兩岸同胞尤其是台灣青少年的家族文化傳承、家族歷史建構、身份認同及國家認同具有重要意義,是促進兩岸人民攜手共進的情感紐帶與重要途徑。以家族為單元,在兩岸家族交流中實現互親、互愛與互信,體認家國同構思想,重塑台灣民衆的國家認同,有助於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真正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越馬菲三國海洋權利主張風險觀察
  南海周邊國家最近的海洋主張非常迅猛,2019年馬來西亞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簡稱CLCS)提出南海中央海域中間部分海床的外大陸架劃界案,連結該國2009年提出的中央海域南部的劃界案。2024年6月菲律賓向CLCS提出涵蓋南海中央海域北中南部分的劃界案。越南在今年7月向CLCS提出南海中央海域中間部分海床的劃界案,將其2009年針對中央海域北部和南部海床的主張連貫。顯然越馬菲正在“完整化”各自的南海海洋權利主張。三國如此作為卻是以中國…
馬科斯上台後菲律賓南海政策的域外影響因素探究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上台後,改變前總統杜特爾特務實發展對華關係的態度。在南海問題上,馬科斯對華態度有很大變化:升級與美國的戰略安全關係,聯合越南等東盟國家對華施壓,但又試圖努力避免與中國發生正面衝突對抗。在南海權力日益轉移的背景下,存在美國試圖打菲律賓牌、民進黨當局試圖推行南海政策“台獨化”、東盟在南海問題立場不一致等因素,削弱菲律賓在南海問題對華制衡強度。對於中國而言,解決南海爭端必須著眼於中美關係的大背景,面對美國在南海問題的制衡…
賴清德當局南海主張的變化與未來走向
  南海是兩岸共同祖產,卻在當下再起波瀾,賴清德當局的南海主張值得關注。後兩蔣時代以來,台灣當局的南海主張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四任當局的變更,總體呈現後退趨勢。對比前任蔡英文時期,賴清德當局的南海主張進一步“台獨化”。透過歸納“法理台獨南海路徑”的基本邏輯和演變趨勢,分析歷任台灣當局南海主張的後退程度和邏輯轉變,進而洞察賴清德當局南海主張的真實全貌和變化特點,并研判其未來發展的可能走向。……
中美經貿摩擦下兩岸經濟融合發展走向
  本文基於WWZ(2013)的增加值分解框架和亞洲開發銀行的多區域投入產出表,測算與分析兩岸、兩岸與其他經濟體的價值鏈合作水平、合作模式及其演變,從增加值貿易視角探究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三角貿易”的新特徵與新趨勢,對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水平與未來走勢做出科學評價。結果表明,中美貿易摩擦對兩岸價值鏈合作水平帶來小幅影響,但推動向直接價值鏈合作模式轉變;兩岸與其他經濟體的價值鏈合作模式及演進趨勢存在差異,其中,台灣地區以間接合作和淺度合作為…
新形勢下運用法治方式“反獨促統”若干思考
  台灣問題不僅是政治問題,也是法律問題。當下,中美戰略博弈持續、美國加力“遏華阻統”,賴清德上台加緊“倚美謀獨”、台美勾連加快“以法抗統謀獨”,在台海局勢愈益複雜嚴峻的新形勢下,中國大陸須高度重視涉台法治工作,借鑒國際通行做法,更加注重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和法治力量“反獨促統”,通過強化運用刑事司法手段精準懲治“台獨”頑固分子,為反分裂、反干涉重大現實鬥爭提供堅強法治保障,依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捍衛一個中國原則的法理權威…
“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刑事治理
  2024年6月21日兩院三部出台并施行的《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以《反分裂國家法》和《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以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為依據,回答了在實際工作中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圖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具體法律適用問題,表明了依法運用刑事治理手段打擊“台獨”分裂活動的可操作性。《意見》明確了“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的定罪量刑標準、追訴犯罪的刑事程序以及訴訟權利等…
以中華民族共同體論述豐富國家統一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會見馬英九時的重要講話,是以中華民族共同體論述豐富國家統一理論的最新成果。中華民族共同體論述以“融合史觀”理順和貫通了傳統兩岸關係話語體系中的內戰、反帝、文化、現代化四種代表性史觀,尤其是通過對中華民族的規範性定義,從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等角度解答了長期困擾兩岸關係和對台工作的理論困惑和認識問題,清晰描繪了新形勢下如何團結台灣同胞、開展反“獨”促統鬥爭、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交融、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實現心靈契合的…
中國統一理論的形成發展、基本框架與主要內涵
  中國統一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歷程,與台灣島內政局以及兩岸關係互動、國際形勢變化緊密相連,經歷了不同的階段: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重要思想、基本原則和政策主張,進行了解放台灣的準備和鬥爭,為實現和平統一創造了重要條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科學構想,使兩岸關係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共…
“兩制”台灣方案視域下兩岸文化認同的挑戰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國家認同的根與魂。1949年兩岸分隔以來,台灣文化在大陸文化和美國文化交互影響下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呈現出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文化認同逐漸走低的趨勢。因此,在“兩制”台灣方案的研制、實踐、完善中,發揮“文以載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首先必須直面兩岸文化認同的當下挑戰。本文嘗試以馬林諾夫斯基的文化變革動力理論為分析框架,通過“三列法”的技術路線,探討美國文化作為外源性文化對一國共有文化(中國優秀…
中美博弈下台灣太空工業發展態勢及影響
  當前,太空已成為中美博弈新領域,民進黨當局趁機加速發展台灣太空工業,謀求深度嵌入美西方太空供應鏈,打造經濟新增長點,已取得一定進展。整體看,台灣太空工業仍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在部分材料及零組件領域具一定優勢,中游系統整合及下游應用仍是薄弱環節,是正在努力發展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當局以利益相關者身份積極謀求參與太空議題全球治理機制,并利用太空工業軍民兩用的特點,大力發展“不對稱戰力”,對兩岸關係發展及區域和平穩定產生一定影響。…
發揮福建對台獨特優勢和先行示範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賦予福建重大戰略任務。福建先天的獨特條件及自身硬實力也足以擔當重任,現已打造了許多與台交流平台。福建在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上的前景可觀。……
中國國家統一模式選擇及內在邏輯
  中國的國家統一事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展開,獨立自主的國家地位、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戰略的協調發展是國家統一模式的重要特徵。與二戰後其他完成統一的國家比較而言,中國的統一屬於“內生型統一”。中國式現代化的快速推進全面重構了國家統一模式的要素結構,從外部環境與兩岸互動結構兩個層面重新塑造了國家統一模式的基本樣貌。兩岸統一的核心是發展問題,中國的國家發展模式可以概括為“發展式統一”。“發展”推動了國家統一量變過程的加速…
從拜登政府封鎖TikTok看美國對華安全觀
  美國國會衆議院通過法案,要求抖音海外版TikTok的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限期6個月內出售TikTok給其他的非中國公司,否則將在美國全面禁止TikTok,原因是美國部分政客認為TikTok獲取的數據可能會落入中國政府手中,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目前從國際傳播的工具來看,TikTok作為社媒的作用異軍突起。雖然TikTok可能并不認同自己作為國際傳播的手段,但確實起到一定的公共外交作用。因此,從微觀上說,所謂的TikTok危機衹是數字…
後安倍時代日本對台政策調整研究
  後安倍時代,日本對台政策中的消極因素顯著增加。菅義偉、岸田文雄兩任首相不僅通過放任政要竄訪台灣、加強“日台”實質性安全合作等手段持續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日台”關係“官方化”,還不斷以台灣問題為抓手拉攏歐美等國家構建“遏華”聯盟。此類行徑一方面導致日本“一中”政策進一步空心化,另一方面更使得中日關係及地區形勢面臨空前嚴峻考驗。通過對以上新動向的分析,不難發現日本此番調整對台政策的國際體系壓力,主要來自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消極表現…
尹錫悅政府外交戰略轉型及展望
  尹錫悅政府上台以來,其外交實現戰略轉型,主要表現為積極強化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大力推進美日韓準同盟合作,對中國和俄羅斯呈現疏遠態勢,以及對朝鮮保持高強度施壓。尹錫悅政府外交戰略轉型的動因既有實用主義考慮,旨在服務於實現“全球樞紐國家”目標,也與其對朝鮮半島局勢和俄烏衝突的認知密不可分,同時韓國國內輿論亦對其產生了負面影響。儘管尹錫悅政府的外交戰略轉型遭到了越來越多的批評,但其迄今并沒有調整其外交戰略的跡象。面對中韓關係當前出現的巨大…
   共481條﹐第1/25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