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峰會(英語:East Asia Summit, EAS),是每年一次由泛東亞地區16個國家領導人參加的會議,東盟是該會議的領導者。俄羅斯也於2005年申請加入,並以觀察員身份參加。第一屆峰會於2005年12月14日在吉隆坡舉行,此後的峰會都於每年東盟領導人會議之後舉行。
隨著全球和地區經濟自由化帶來的競爭日益激烈,東盟1995年在第五次首腦會議發表的宣言中強調,東盟國家要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加強合作,努力加速東南亞一體化進程。會議還決定,每年舉行一次非正式首腦會議,並歡迎其他亞洲國家的首腦參加。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給東亞各國造成了災難性的損失,但也激發了各國推進地區合作的強烈願望。同年底,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聚首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10+3”合作機制正式啟動。
2001年,由參加“10+3”會議的東亞13國26位專家組成的“東亞展望小組”提出了建立“東亞共同體”的報告,為東亞地區合作勾勒出發展藍圖。2004年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的第八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各國領導人決定,2005年在吉隆坡召開首屆東亞峰會。
在第一次會議之前,關於哪些國家將參與峰會有過激烈的討論。當時,東盟10+3的三國(中國、日本、韓國)之間關係比較困難。印度、以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加入,感覺上是為了平衡中國的權力,這也意味著第一次峰會的成果比較有限。
美國沒有出席會議,但是其盟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的加入,意味著東亞峰會的角色還需要進一步闡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