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製造”的貨品,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可估量。 |
針對美國國會“懲罰”中國的強硬聲音,美國民間和學術界出現了另一種聲音
自從發現商店裏的耶誕節產品一半都貼著“中國製造”的商標後,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薩拉.邦焦爾尼女士決定率領全家開展一場將“中國製造”關在門外的試驗。
最後薩拉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發佈了這個試驗的結果:去年整年她們一家沒有買過一樣“中國製造”,但結果卻讓這個美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落落寡歡——丈夫沒有合適的鞋子,5歲的兒子沒有可心的玩具,作為主婦的她過得既昂貴又痛苦。
百姓不太關心貿易逆差
今年4月13日,美國彭博通訊社與《洛杉磯時報》聯手進行的一個民意調查則透露了更多個“薩拉”的心聲。
這份民意調查最後公佈的報告題為《美國人在貿易逆差和人民幣匯率調整上傾向於對華保持耐心》。在來自不同階層的1357名成年美國人中,50%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允許中國按照自己的步調實現更加靈活的人民幣政策,而不是為了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而被動地調整,反對上述主張的為26%。在華盛頓州斯波肯尼一所中學教歷史的瑞克·哈夫曼說:“中國正在成為經濟巨人的道路上前進,這造成了美國的貿易赤字,但我更傾向於認為這不過是短期問題。”根據民調結果,調查報道認為,美國人更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的經濟關係,而不太關心貿易逆差問題。
雖然51%的受訪者認為對投資實行某些限制比創造就業機會更重要,但認為應該在美國經濟中排除外資的只有16%。民調驗證了布魯金斯學會學者湯姆·曼的觀點,“公眾廣泛支援全球參與,而非全球撤退。”民調預計,由於缺乏公眾支援,國會有可能降低“懲罰中國”的調門。
美國“得大於失”
無獨有偶,4月11日,華盛頓的兩大重量級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和世界經濟研究所(IEE)聯合出版了《中國:決算表》一書。學者們經過縝密的經濟政治學研究,得出了與美國許許多多普通民眾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總結的類似的結論。
《中國:決算表》一書提出,中國和中美關係的走向將決定未來的世界戰略格局,呼籲將中國看作美國與歐洲和日本一樣的“正式經濟和政治夥伴”,更認真地估計中國的戰略利益,並要求中國承擔與其國力和影響力相稱的全球義務。
書中分析中美經濟關係得出的結論與國會山上的吵吵嚷嚷不同,該書認為,中國並沒有嚴格限制外國商品的進入,中國是美國企業出口增速最快的市場。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也不是美國企業關門的元兇,因為中國擁有競爭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美國早就徹底衰落了。此外,這本書還顛覆了國會山長期堅持的“人民幣匯率過低應該為貿易逆差負責”的觀點,提出美中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並非由人民幣問題造成,而要從中國的經濟結構中尋找答案。
他們說,導致雙邊貿易逆差的最大因素是,由於發達國家將重點放在高利潤行業上,大量低附加值的裝配廠被轉移到中國大陸。該書以筆記本電腦為例:2004年,美國進口了1100萬臺貼有“中國製造”標簽的筆記本電腦。這些筆記本電腦具有代表性,它們是在臺灣人開設的工廠裏組裝的,其中包括美國製造的處理器、日本硬碟、韓國顯示屏、新加坡音效卡以及美國軟體。中國大陸對產品最終價值的貢獻不超過30%。
這本書作出結論:“總的來說,美國在中國大陸經濟崛起過程中獲得的好處遠遠超過了其損失,估計平均每戶美國家庭每年受益約625美元。”(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