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3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說,總理溫家寶早前訪日時在東京公園晨運、打太極,吸引了大批日本人的眼球;京都登門拜訪當地農民、又與大學生一起打棒球,也讓他們目睹了中國“平民總理”的風采,但讓他們感到最大衝擊的,還是溫總理的“知日”表現。
文章說,溫家寶打棒球表現得不亢不卑,加上他柔軟的身段,務實的作風,確實使很多日本人對他產生好感。在老一輩日本人心目中,甚至可從他身上看到他們崇敬的中國前總理周恩來的身影。因此,他最後的嵐山之行,不僅把日本之行推到頂點,而且還劃上完美的句點。
中日雖然只有一水之隔,卻是在相隔七年之後,才有中國總理再次踏上日本土地,顯得情況特殊,而且意義重大。更何況,溫總理是以“融冰之旅”自許的,不僅任務沉重,而且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特別是本地區國家的共同關心。
中日關係所以陷入谷底,首先是有人把歷史沉渣再度攪渾,其次是日本的大國主義開始顯現,再有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六次參拜靖國神社。日本如此對抗亞洲國家的結果,是首腦外交活動的停頓,區域外交的受挫。中日之間原本勢均力敵,但在時移勢轉的新形勢下,特別是中國和平崛起成了世界矚目焦點的今天,日本越復古就越顯得它是在螳臂擋車。
外交路線出爾反爾
小泉自動下臺,不僅給了中日關係一個轉機,更給日本統治階層重新思考、調整策略的絕佳機會。但安倍晉三的取代小泉純一郎,既不是一個嶄新政權的誕生,更不是一次真正的改朝換代,他甚至是以小泉政治繼承人身份登場的,要求他公開“背叛”其前上司,這在日本是難以想像的事,何況安倍的政治思想比小泉還要保守,唯一例外是他比小泉年輕。即使如此,他也沒有具備比小泉更有彈性的思維,但他有更長的政治道路要走,形勢迫使他不得不另求出路,結果便有了他上臺第一個出訪國家是中國(而非美國)的“創舉”,甚至把其首次中國之行定義為“破冰之旅”。
安倍的“創舉”,在日本外交史上確實是史無前例,但熟悉日本政治風土的人卻不會忘記,安倍是個保守派,充其量是個新保守主義者而已,他原本就沒有這種政治遠見和魄力,卻因為小泉時代的經驗教訓,加上他周圍智囊的鼓勵,結果他只好吹著哨子上了“破冰之旅”。
換言之,安倍的外交革新不是他的原創,他不僅沒有全盤計畫,而且還有相當的保留,一旦失望或遭遇重大挫折,他可能隨時回頭,也可能再有180度的轉變。
在前政府執政期間,小泉與安倍共同策劃了所謂大膽的朝鮮外交,甚至成功的同金正日聯合簽署了《日朝平壤宣言》,但在他們成功的讓五名日本人回國之後,他們即刻又撕毀協約,使今天日朝關係更加僵硬。如此出爾反爾,這便是小泉外交的特性。
溫家寶的日本之行,連韓國傳媒《朝鮮日報》也說,“看到眾多日本人被溫家寶的字字句句所感動,可以毫無疑問地說,此次訪日是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