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嗣涔校長 |
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剛剛出版的《中國評論》月刊12月號,刊登了對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的專訪“台大願積極推動兩岸教育學術交流合作”。文章內容如下:
10月下旬,中評社高層訪問團第三次訪台期間,專程拜會及訪問了台灣高等學校首府的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李校長就未來台灣大學的發展規劃及如何開展兩岸教育學術合作等,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重視知識傳遞 更重品性培養
中評訪問團:我們一進門,就看見您辦公室掛著 “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的校訓(李校長:傅斯年校長當年定下來的)。我對此的理解是,台大把對學生的道德品性的培養,擺在對學生的才能培養之上。
李嗣涔:敦品就是正直誠信,勵學當然就是求學做學問、追求卓越;愛國就是關心周圍的社會,要有熱情;愛人就是要體諒別人、要能合群。
中評訪問團: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現在這種新的時空環境下。我想請校長談談,未來如何把這樣一個傳統校訓繼續發揚光大,如何培養新一代的面向未來的新人才?
李嗣涔: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進步得很快。台大本身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台大培養的很多人才,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後,都在社會上扮演中堅的角色。在台灣,不管是執政黨還是反對黨,重要的人物都是台大的畢業生。一般當年最前的百分之三的學生都是第一志願進入台大,所以,對於台大的學生而言,除了所學專業要好,還希望他們將來在事業上能夠繼續保持這樣一個優勢的地位。但是我們也知道,在事業上還不能完全由學識來決定,個人的品性、個人的特質、特別是與人相處的能力更加重要,越到高層,這個方面越顯重要。
在學生活動方面,我們是非常重視的。我們有很多的學生社團,總數有九百多個,活躍的大概有三百多個。我們從大一到大三,規劃有服務課程。大一的時候主要是清掃校園,認識環境;大二的時候就是一般的服務,可以是社團的服務,“上山下鄉”,可以到偏遠的地方甚至到台灣之外去服務;大三的時候可以是比較專業的服務,比如法律系的可以做法律諮詢,病理、微生物專業的可以給樹看病,電機系、資訊系可能就到附近的中學教電腦、設計網頁。我們希望在服務的過程中,除了知識之外,能夠讓學生產生一些服務社會的情懷。
如果你十年前來過台大,可以發現現在的校園比以前漂亮了很多,各種人文藝術的活動也很多。我們希望藉由校園的美化、人文藝術的展示,耳濡目染,慢慢地陶冶品性。當習慣了這種漂亮,就很難容忍髒亂。就是讓學生們習慣在溫文儒雅的環境裏面,能夠把一些不好的習慣改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