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麥朝成表示,中國大陸已由「世界工廠」朝向「世界市場」發展。(中評社 趙家麟攝) |
|
麥朝成對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師生演講。(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台南12月9日電(記者 趙家麟)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麥朝成今天在台南的成功大學演講時表示,簽訂ECFA後,台灣經濟的產銷模式,必須現有的“以大陸為工廠”,轉變為“以大陸為市場”,做為布局全球的一環,以“台灣精品、台灣製造”的高端形象作為出發點,將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中央研究院”院士麥朝成,現任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講座教授、“中央銀行”監事,歷任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專長於個體經濟學、區域及都市經濟。他今天下午受邀到在成大社會科學院經濟系演講“東亞經濟整合之態勢─兼論ECFA之未來發展”。
麥朝成表示,台灣“以大陸為工廠”的產銷模式,已逐漸走到了盡頭;中國大陸產業升級、發展快速,產業的型態,已由過去的“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
目前以大陸為工廠的產銷模式,特色是台灣廠商主要是供應零組件、中間產品及機器設設備的上游業,大陸台商是中、下游加工業,而產品的最終市場在美、歐等國家。表面上,台灣是依賴大陸市場,但實際上是依賴美、歐市場。
麥朝成指出,不久的未來,大陸會從產業價值鏈的中、下游的區位,快速的往上游移動;大陸將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上、中、下游完整的產業價值鏈,勢必對以供應上游高附加價值產品為主的台灣製造業,構成極大的威脅,甚至被取而代之。
因應大陸的快速經濟發展,麥朝成認為,台灣的產銷模式必須加以變革,需要“以大陸為工廠”轉變為“以大陸為主場”,做為台灣產業布局全球的一環,台灣必須重視未來“黃金十年”,台灣產業如何在全球定位的問題。
其次,麥朝成強調,ECFA需要有強而有力的配套措施做後盾,為使ECFA成為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政府必須具體規劃“後ECFA時代的產業政策”,以及“全球與兩岸布局策略”。
麥朝成說,政府現在要做的,就是積極規劃各項產業未來五至十年的產業發展與技術開發策略,找出產業中長期的比較利益與發展方向,進而開發在台灣從事高附加價值製造及服務業的商業模式。
例如,積極發展台灣自我品牌,以“台灣精品、台灣製造”的高端形象作為出發點,建立完整品牌、通路與服務,將是非常重要的策略方向。
麥朝成認為,政府應該盡速成立客觀超然的兩岸經貿問題研究團隊,做為決策部門的參考,以收統合效果。
針對兩岸經貿的交流,麥朝成指出,ECFA的效果,對台灣的GDP、進出口、貿易條件、社會福利均有正面效益;總就業人口可增加25.7至26.3萬人,並沒有失業的疑。
但是,台灣對大陸貨品、人員、 資金的市場進入是長期閉鎖的;相對的,大陸對台灣的貨品等市場進入一般比照外商待遇,還有一些部分是超越外商待遇。
就經濟發展程度而言,台灣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約為大陸的6倍,領先幅度很大,但就人口、土地面積與企業規模、總體經濟力量等做比較,台灣則與大陸的差距相當懸殊,未來如何在“對等”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協商與談判,包括投資保障協定、投資自由化協定、貿易救濟措施、爭端解決等具體議題的協商、談判與簽署等,將是兩岸一大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