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英九的“中國領土論”在兩岸褒貶不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0 11:48:06  


  作者:肖永國 北京 研究員

  台灣地區最高政治領導人馬英九在2008年10月7日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表示: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當然是獨立之主權國家”,“中國大陸”亦為“中華民國”的領土。馬英九的“中國領土論”提出後,在兩岸產生了不同的反響,引發了兩岸褒貶不一的議論。 

  事實上,這是馬英九執政團隊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對兩岸做出的“進一步”的政治定位。在評論馬英九的“最新”台灣“政治定位”之前,兩岸民衆,尤其是大陸民衆,應該站在馬英九必須面對的島內外的政治環境的角度上,首先認真思考馬英九為什麼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做出台灣“政治定位”的判斷。否則,會對馬英九的“最新政治行為”做出錯誤的政治判斷。 

  台灣島內對台灣的的“政治定位”大體上有兩種不同的版本,即李登輝的“兩國論”和陳水扁的“台獨論”。衆所周知,以上兩種所謂的“台灣定位”,已經證明是行不通的“政治表述”。 

  所以對於馬英九而言,要形成“特有”而且“基本可行”的關於“台灣政治定位”的“馬氏”政治主張,同時還要避免遭受“兩國論”和“台獨論”的支持者的“飽和攻擊”,馬英九的政治選擇只有一個:回歸“中華民國憲法”,或者說,馬英九只有占據“中華民國憲法”的制高點,才可能形成相對穩定的“台灣定位”的“政治表述”。 

  這就是馬英九論述“台灣政治定位”和“兩岸政治關系”時動輒以“中華民國憲法”為依據的緣由之一。或者說,馬英九執政團隊認為:唯有秉持“中華民國憲法”才能達到在政治上“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目標。 

  馬英九執政團隊所謂的“進”就是堅持與中國大陸政治談判時維護“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的政治立場,馬英九希望兩岸在政治談判時必須堅持“主權對等”的原則; 

  馬英九執政團隊所謂的“退”就是在受到島內“台獨勢力”的攻擊時可以堅守“中華民國憲法”,指責“攻擊者”都是“違反憲法者”,或者至少馬英九執政團隊提出的涉及兩岸的各項政治主張都是“遵守中華民國憲法”的,讓“攻擊者”胡亂“抹紅”失去法律依據。 

  馬英九堅持“中華民國憲法”表述“台灣政治定位”和“兩岸政治關系”的緣由之二,就是馬英九體認到造成台灣政治混亂的根本原因就是“台灣憲政制度和秩序”的混亂。 

  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修正案,如果拋開“一個中國”的政治定義、“反攻大陸”的政治方式及蔣經國的“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的兩岸政策,其兩岸的核心思想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和“堅持兩岸統一”。正是基於該核心思想,才使中國大陸產生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觀點。李登輝和陳水扁因為違背這一政治核心,所以才導致兩岸出現軍事對立和衝突,引發台灣國際、政治、經濟等環境急劇惡化,產生無休止的台灣民衆及族群惡鬥,造成不斷湧現“人民公敵”等等的政治社會現象。 

  因此,回歸“中華民國憲法”闡釋“台灣政治定位”和“兩岸政治發展”,是馬英九執政團隊“聰明”和“高明”地方,也是馬英九執政團隊在台灣政治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馬英九作為台灣最高政治領導人,堅持“中華民國憲法”,既是台灣地區“總統”依法執政的政治權利,更是馬英九必須履行的政治義務。 

  由此可見,任何一位台灣政治領導人,不是不能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和“兩岸統一”的政治主張,僅僅是主觀上“不願意兩岸統一”而已,中國國民黨及馬英九同樣也不例外。中國大陸政府和民衆理解了“這一點”,就很容易“認識”和“理解”中國國民黨、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的所作所為了。 

  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台灣政黨,無論過去堅持什麼樣的政治主張,只要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和“堅持兩岸統一”,中國大陸都會支持台灣政黨在台灣行駛中國的主權,都是可以實現兩岸的和平、發展和共榮的台灣政黨。更進一步地講,中國黨和政府對任何政黨都沒有“歷史成見”;反之,一旦違背兩岸的這一“核心思想”,任何台灣政黨或政治領導人,無論其人數有多少、歷史有多長、地位有多高,都必然是中國政府武力攻擊的目標和兩岸民衆共同反對的對象。 

  兩岸民衆,特別是中國大陸民衆和政府,如果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馬英九關於“大陸是‘中華民國’的領土”的表述時,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馬英九尊重“中華民國憲法”的執政觀念,雖然無法在“不統”的政治前提下與大陸簽訂“和平協議”,至少可以為四年或八年後的繼任者進一步“維護台灣憲法”和“實現兩岸統一”提供了執政空間。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政府及民衆要清醒地認識到:2009年馬英九的國際政治目標必然是“脅迫”中央人民政府“讓出”國際空間,實現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希望中央人民政府在國際上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政治原則前提下,必須認識到:在台灣政治領導人“不願意兩岸統一”的政治前提下,貿然支持或實現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其實質就是制造“兩岸不可能統一”的國際政治事實,可不能再被中國國民黨或台灣政治領導人的各種借口所欺騙。 

  中國政府認為,馬英九是否改變“不統”的兩岸政策,就如同是否落實“台灣國際空間”和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一樣,都不是台灣社會和民衆最急切的問題。中國政府為兩岸政治關系發展設定的政治路綫圖是: 

  第一步:馬英九執政團隊用八年左右的時間,進一步深化兩岸經貿文化交流,落實“發展台灣民生為第一要務”的政治經濟主張和目標,不斷提高台灣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自由。 

  第二步:馬英九執政團隊在取信於2300萬台灣民衆後,積極對兩岸軍事力量在反對台灣獨立的基礎上共同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兩岸軍事力量之間關系的正常化。 

  第三步:台灣執政黨及政治領導人在以上兩步的基礎上,恢複“台灣憲法”關於“兩岸屬於一個中國”和“實現兩岸統一”的政治狀態,實現兩岸的“形式統一”。 

  第四步:基於兩岸不斷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達成的廣泛共識,積極開展兩岸“結束敵對狀態”的政治談判,為實現兩岸“實質統一”做充分的准備。 

  中國政府認為,前“兩步”的政治任務是馬英九執政團隊可以,也是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否則中國國民黨及馬英九就是在欺騙台灣民衆和社會,馬英九的持續執政就會出現問題。如果馬英九實現了前“兩步”的政治目標,足以保障中國國民黨和馬英九的連續執政。雖然馬英九先生無法成為“中華民族統一史”中的“民族英雄”,但也足以讓馬英九先生在兩岸的“中華民族融合史”中奠定“過渡者”的歷史地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