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峯 北京 媒體編輯
近日中評新聞要聞區推薦這樣一條新聞“知华派不等於亲华派 反华政客丑恶”。文章認為,如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等,深諳中國文化,但對中國並不友好,他們是“無情的現實主義者”。
文章引用維基解密的內容,稱陸克文在與希拉里會談時稱中國處理台灣和西藏問題時不冷靜。在作者看來,陸克文是虛偽的,他表面對華友好,暗地裡幹一些“齷齪之事”。但實際上,陸克文是澳大利亞政治家,澳美同盟是該國的外交基礎,當龐大的中國以改變國際格局之能量崛起時,任何一個相對小國都必然思量一下中國未來的走向。
的確,我們講過無數遍中國人要和平,不爭霸。但海外的人,看到的是我們崛起的事實,而不是美好充滿溫情的言辭。從這個意義上講,西方政治家忠實於自己的利益,算是“表裡如一”了。而且,我以為,陸克文之所以會“挨罵”,根本原因在於國人賦予這個會說漢語的澳大利亞人太多的“親戚般”的期待,當一切“想當然”都破滅之後,我們感覺自己深深地受到了傷害。
文章還提到了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這個“當面人背後鬼”的人,一方面在蘇州建立科技園區,另一方面卻在國際政壇上不斷地批評中國,反覆散佈中國威脅論,並且鼓吹美國強化在亞洲的軍事存在,以徹底遏制中國。
親愛的先生們,我們又認為他是華人,應該心向中國。但不要忘了,他和他的國家,地處東南亞,曾有過長期遭受強大鄰居蔑視的歷史。對弱者來說,四兩撥千斤是抵擋秋風掃落葉的最好選擇。當一頭猛象闖進森林,周圍的弱小生物的現實選擇是引入另一頭猛象,在森林裡形成一個均勢狀態。這就是李光耀的選擇。現實,但理性。
作者以“東亞總管家”的口吻稱中國要維護亞太局勢,反擊一切傷害過我們的人,絞殺一切忘恩負義的朋友。這種態度本身就可怕。國以利為基礎,自1978年起,鄧小平便糾正了階級鬥爭為綱的外交思想,以國家利益為根本,並指導了此後30年的外交實踐。
為什麼最近兩年我們被擠壓的國際屈辱感越來越強?還是從內向外找原因比較好。經濟體制改革的卓有成效以及與世界的成功對接,給我們帶來30年的紅利,我們是國際社會最大的受益者;但政治體制改革的相對滯後,使國內矛盾越來越突出,利益階層的纏鬥也越來越激化,我們的外交政策為什麼會謹小慎微?為什麼會越來越難以與世界對接?為什麼我們和鄰居們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因為,世界都在發展,我們的經濟也在發展,但我們的政治體制給經濟和外交施展騰挪的空間卻越來越小。
我們是現實的,否則不會去翻牆看維基解密;我們是現實的,否則不會去大罵那些知華者對中國不友好;我們是理想的,總默認了解中國,就要愛中國。還是睜開眼睛看世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