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英九二任周年時:民意低迷與“歷史定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6 10:05:56  


  作者:文磬(江蘇南京 教育)
  
  馬英九先生再任台灣地區最高領導就職將滿一周年,此時回顧其年來作為,有一看法霍然而生:其低民調、“新三不”,都與馬先生“歷史定位”有關聯。以下擬討論一二,供參閱。
  
  馬先生二任滿一周年,回望其連任時一心要為台灣打拼“黃金十年”,並謀其“歷史定位”,可近一年來馬先生民意支持度低迷,前見有說近10%。近日又見馬先生提出兩岸關係上的“新三不”。那麼,如何看馬領導上任、特別是二任以來的作為?這些與馬先生“歷史定位”有否關聯?今後其任內可能或應如何作為?
  
  一、低民調與不謀再任、但謀“歷史定位”有關
  
  不可否認,當前馬領導的“低民調”和台灣內部“悶經濟”、“核四公投案”、“年金改革案”等等諸多內政議題有關。
  
  但是,低民調與馬已二任無須謀再任、而要謀歷史定位也或有關。馬英九在前就曾對民意支持度不斷下降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推動改革。他說,例如油電價格合理化、年金制度等,此等改革難免會引起部分民眾的反對。但他推動的一些改革,是考慮長期來看的,也許20、30年逐步的推動,的確需要一些時間來讓民眾接受。
  
  也就是說,馬先生是不惜以可能招來部分民眾反對、低支持度,來換取減點福利的改革(例如:馬在五一勞動節前夕以“六個一點點,安心三十年”形容年金改革案。說,保費多繳一點點,月退少拿一點點,退休時間晚一點點,投保年資長一點點,基金獲利多一點點,政府撥補穩定一點點。他還坦言,把大家本來可以領的錢變少了,沒有人會支持,這樣的改革很難獲得掌聲),這看來確是著眼長遠、以歷史眼光來尋“定位”的作為。
  
  在英德等國這已有先例。回顧二戰之後,主要西方國家都進入了福利社會,特別是英國更是福利社會的樣板。但是由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北歐和英美開始分道揚鑣,北歐繼續堅持了福利社會,英、美則走上了“去福利化”的進程。最近還引得功過爭議的撒切爾夫人當時就認為,英國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在於戰後英國“福利國家”政策搞得太過份,她的削減福利開支政策雖然受到反對,但今天再看也是英國沒有陷入到財政大量赤字境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德國在本次金融危機起時,通過了到2011年年底的一攬子節約措施。這也引起較大的爭議,特別是政府在諸如失業補助金這樣的社會福利開支方面的節省受到很多人的反對。但是德國也正是通過厲行節約、整頓財政來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應對危機,效果顯著。
  
  這恐怕可以說是“歷史定位”與低民調有關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