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台灣人間佛教積極參與兩岸文化交流 |
中評社╱題:“‘大覺大悟’:人間佛教的兩岸視野” 作者:蔣小波(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
前言
應台灣大學張亞中教授的邀請,11月14日至16日,筆者隨福建地區台灣研究學者考察團一行(其中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兼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教授,中心經濟平台主任委員李非教授、執行秘書唐永紅副教授,中心文教平台陳小衝教授、中心重大理論平台林岡教授(上海交大)、沈惠平副教授、唐樺助理教授,《台灣研究集刊》編輯部主任陳勤奮,福建省社科院郭健青研究員、劉傳標研究員以及福建省台灣學會李吉壽秘書長等),前往江蘇宜興大覺寺參加“大覺夜談”。
十四日夜,我們一行下榻大覺寺迎賓館不久,星雲法師也從南京返寺。賓主雙方風塵未洗,就興致勃勃地展開座談,學者們重點聆聽了星雲大師暢談他的人間佛教志業以及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美好願景的開釋。十五日,筆者一行除了飽覽宜興大覺寺莊嚴富麗的寺廟建築群以並體驗附設其間的書店、畫院、茶舍等各種佛教文化設施之外,還有緣參加大覺寺所舉辦的一次大型的公益佛餐(過堂)活動,短短一天兩夜的“出家”禪修,除了增廣見聞之外,留下的感觸與問題也一直縈繞於心頭。
人間佛教作為現代佛教精神世俗化的代表,植根於太虛大師所倡導的中國現代佛教改革,而又在當代台灣開花結果。人間佛教在台灣的發展壯大有哪些獨特的經驗?對大陸佛教今後的發展有何啟示?兩岸互通以來,台灣佛教團體積極參與兩岸佛教交流,面對兩岸宗教政策、宗教文化與社會環境的差異,人間佛教在大陸的發展前景將會如何?以上幾點,正是筆者寫作此文所要探究的問題。
人間佛教在台灣的發展經驗
台灣的宗教信仰十分發達,其中佛教的影響力獨佔鰲頭。在眾多的佛教道場中,“人間佛教”又最能代表當代台灣佛教的特點。台灣解嚴以後,人間佛教適應台灣社會的急遽轉型,創造出一種“現世性”與“服務性”的佛教修行方式,佛教事業迅速發展壯大。其中的佼佼者如佛光山與慈濟功德會,信徒與會員多達數百萬,已然成為當代台灣不可小覷的民間力量。人間佛教的影響力不僅在於它巨大的規模以及覆蓋楔入台灣社會的深度與廣度,還在於它貼近現代生活的佛教理念,獨特的經營與傳道方式,概括言之,人間佛教在其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佛教理念的人間化:人間佛教發端於現代佛學大師太虛的“人生佛教”。1949年之後,隨著大陸僧侶入台,這一佛學派別由印順等人在台灣發揚光大。當今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四大佛教道場佛光山、慈濟功德會、法鼓山及中台禪寺,前三者都與印順有師承關係。二十世紀初,太虛大師針對我國佛教凋敝的歷史現狀,提出以“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來挽救“殘渣般的”、“行將潰滅”的傳統佛教,以適應中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需要。然而,太虛法師英年早逝,加上戰亂頻仍,因而他本人並無機會將這一現代的佛教理念發揚光大。而印順法師,星雲法師、以及聖嚴法師、證嚴法師等台灣佛教界的有識之士,將人間佛教的理論詮釋、轉化並付諸實踐,終於在台灣收獲豐碩的果實。
其中印順法師可以說是台灣人間佛教的主要理論奠基人。印順從1953年到達台灣後,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建立起了人間佛教的基本理論架構。提出以“法”與“律”的統一、“緣起”與“性空”的統一以及“自利”與“利他”的統一作為人間佛教的理論原則,以“信願”、“智慧”與“慈悲”為人間佛教的修持心要,倡導修行者以關注“今時、今地、今人”的精神去建設“人菩薩行”的“人間佛教”,將佛教修行的目的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印順以他對現代佛學義理的重大發明而被學者稱為“玄奘之後第一人”。
而星雲、證嚴、聖嚴諸法師作為傑出的宗教組織者與實踐者則在具體的修行中豐富了人間佛教的意涵並發明出修持人間佛教的種種方便法門。比如說星雲法師便將佛法理解為“生命學”,“生活學”與“生死學”,而將修行理解為以佛法為社會服務,基於這種服務社會的宗旨,佛光山針對社會弱勢群體開辦精舍(養老院),義診,開辦教育機構為社會培養人材,針對現代社會的心理病態與社會病態,以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療救與輔導。證嚴法師將佛教的慈悲濟世精神體現在災難救助的慈善事業中,而聖嚴法師所創立的法鼓山則將佛法的修持與佛學教育完美的結合起來。中台禪寺的惟覺老和尚雖然在師承上和印順系的人間佛教並無關係,但從他推動“佛法五化運動”:“學術化,科學化,藝術化,生活化,教育化”的行動看,旨趣與人間佛教也殊途同歸。
經營管理的企業化:人間佛教的在實踐上的重要特點是以現代企業的管理技術來經營佛教事業。從而創造出高效率並具有經濟效應的龐大佛教組織。比如台灣佛教學者江燦騰就稱星雲法師為“管理大師”和“經營之神”,並歸納出星雲法師管理方式的四大來源:中國傳統叢林佛教家長式權威的熏陶;蔣氏父子的軍事化管理思想;日本寺院和企業的管理經營理念;以及星雲所獨創的百貨公司式經營理念(江燦騰《台灣佛教史》,頁400-401)。所謂百貨公司式的經營理念,就是準確的把握社會的宗教需求,然後提供相應的宗教產品。而慈濟不僅善於運用媒體來宣傳自身,證嚴法師公開透明的財務制度也是慈濟受人稱道的經營手法。
傳法方式現代化:人間佛教在傳法方式上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手段,與時俱進,從早期的紙媒、廣播到後來的電視,以及當下的網絡媒體,無不用於傳播佛法。佛光山擁有自己的期刊、電視台與報紙,慈濟、法鼓山也興辦刊物,電台,開設網站,以保證與信徒溝通渠道的多元化與現化化。
佛學研修學術化:人間佛教將“學問僧”與“踐行僧”結合起來,將傳統的師徒相傳的禪院傳道方式與現代學院體制結合起來,從而使佛學研究走向系統化與學術化,也保證了僧人團體有充足的高層次後備人材。從1973年印順法師憑藉《中國禪宗史》一書獲頒日本立正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台灣佛學教育逐步引入西方大學的學位制度,形成學士、碩士、博士等完整的學位體制。在這方面,法鼓山重在精深,其門下開設的“中華佛學研究所”被稱為佛學的“中央研究院”。佛光山更是以台灣為中心,形成一個輻射全球的文化教育網絡。包括十八所美術館、二十六所圖書館、四所出版社、十二所書局、五十餘所中華學校、十六所佛學叢林學院,此外,還在洛杉磯、悉尼、台灣創辦了西來、佛光、南華及南天(籌備)四所大學,兼顧佛學教育與普通教育。慈濟也辦有慈濟大學與多種教育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