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佩洛西等美國國會重量級人物出於迫切需要,也開始主動接觸、理解甚至拉攏中國。 |
中評社北京9月13日電(評論員 張智新)9月7日至13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對美國進行為期六天的正式訪問。
在觀察國家間外交關係尤其是大國雙邊關係時,人們通常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的互訪、會晤給予高度關注,每每忽略了議會外交的重要意義。其實,議會外交不僅是國家間外交關係的重要一環,其作用和影響還無可替代。
吳邦國此次訪美,表面上看是對幾個月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華的回訪,但一如媒體所言是中國議會最高領導人20年來首次訪美,也是奧巴馬上台後接待到訪的最高級別中國領導人。此訪不僅延續了中美官方特別是高層互動熱絡的良好勢頭,為隨後不久的兩國元首會晤及訪問奠定鋪墊氣氛,更重要的是,兩國議會高層的互動對整個雙邊關係大局都意義非凡。
從現實成果及其意義看,吳邦國此訪促進了中美經貿合作關係的繼續發展,突出了“能源/氣候變化”這一當前兩國都直面並關注的合作交流主題。在美國鳳凰城(菲尼克斯)舉行的中美經貿合作論壇上,兩國企業和有關方面簽署了41項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文件,總額近124億美元,內容涉及新能源及原材料等多個領域。這一大單的推出,對於經濟復甦迹象不明朗、失業率仍處於上升通道(上月達到9.7%)的美國而言,雖不能從根本上解决問題,但亦能稍解燃眉之急,算得上是雪中送炭。而對於正全力推動低碳經濟、新能源等等産業發展振興的中國而言,美國相關技術、資金的注入無疑也是顯得彌足珍貴。小布什時代中美經貿合作的雙贏甚至多贏態勢,由此得以延續和發揚。
與現實成果相比更顯重要的是,中美議會高層頻繁而又深入地直接接觸,對於抵制日漸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繼續倡導自由貿易具有極强的針對作用和政治意義。在仍未明確見底的全球經濟金融危機面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苗頭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年初就被加拿大、歐盟、日本等廣泛批評的“購買美國貨”(Buy American)口號,幾個月後又出現在美國的知名媒體上,包括産業工會、行業利益集團和與之有關聯的國會議員等在內,對此一直樂此不疲。如今仍未最後决斷的美國對華輪胎特保案,就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執拗抬頭的典型例證。這一貿易博弈表面上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內就業和産業,實際上却是典型的“殺人三千、自損八百”的雙輸過程。此案雖然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操刀,但參眾兩院在其中的影響和作用十分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