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與環境間的博奕,將永無休止,會永遠糾纏著人類,兩岸政府當局當然也不能免。 |
中評社台北8月26日電(評論員 劉性仁)無論是哪一個國家或地區,要環境保護還是要經濟發展總是困擾著每一個國家或地區,兩岸自然也不例外,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政府施政之優先選擇及發展策略,所採取的措施亦各不相同,這無絕對的對錯之分,也沒有明顯的標準答案,所端賴著在於政府比例原則的拿捏,能夠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當然是最好,創造雙贏局面;但倘若不是如此,必要符合憲政中最小侵害原則,使人民的權益及生活得到最大的保障,這便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在台灣方面,日前高雄縣長楊秋興批評雲林縣長蘇治芬帶頭抗爭台塑六輕,是反商及反經濟發展,並認為蘇治芬不應帶頭抗爭、漫天喊價,這是非常不好的示範,縣長應該站在企業的角度和人民的立場,雙方取得平衡點下來處理事情,太逼企業只是會趕走企業,這種作法非常不可取,如果2020年台塑遷廠,等於是逼企業自殺。
不可否認,六輕絕對會影響環境發展,但也同時會對經濟發展及創造就業機會有利,因此蘇治芬不敢公開與六輕為敵,但又必須照顧地方環境的保護及民眾身體健康,因此如何拿捏比例便是一門大學問;同樣民進黨一直高喊環保,卻忽略經濟發展;而國民黨給人的印象是要經濟發展而輕忽環保,經濟發展與環保二者之間,沒有一個政黨該偏廢,只是比例的多寡,這樣的難題一直困擾著台灣,更涉入複雜的地方政治生態及政黨因素,使得選擇更加棘手,在策略上也一再地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