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長廷的主動訪陸,非但讓黨主席蘇貞昌陷於難以表態的窘境,只能低調回應。 |
中評社台北10月9日電(評論員 劉性仁)謝長廷訪陸,引起多方討論,帶來多種觀念啟發與思考空間。對民進黨來說,是路線及態度的辯論,是蘇貞昌、蔡英文及謝長廷三人中國政策的競合與比較關係,是開放與保守間的角力,夾雜在民進黨支持者、獨派、民眾的情緒中,涉及情感面的認同及觀念上的認知,這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衝擊及挑戰;對國民黨來說,無異形成一種壓力,一種在擱置政治爭議中,必須在各方面都要有更積極作為、更開放的心胸,和時間賽跑,勇於任事替台灣打造新利基。
謝長廷的主動訪陸,牽動著各方的變化,不愧是政治智多星,非但讓黨主席蘇貞昌陷於難以表態的窘境,只能低調回應,打亂了原本欲低調處理中國路線辯論及迴避難題再度登上抬面,也讓蘇貞昌承擔基本教義派的反彈;更使得原本有意主導中國政策,以成立基金會及智庫企圖找出新論述的蔡英文,非但失去搶頭香的風采,更讓印度之行完全失去新聞性。
謝長廷的訪陸行,獲益最大的是自己,處處都有大陸高規格的接待,謝長廷的表現也很稱職,恰如其分,使外界無可非議;但將難題留給黨主席蘇貞昌,更使蔡英文未來還必須面對謝長廷在中國政策上與她競逐主導權,可以想見蘇貞昌與蔡英文的不悅。更大的後遺症是否會帶來民進黨另一波的中國熱?這恐怕都值得後續的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