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關係深深影響兩岸關係發展之探討
http://www.CRNTT.com   2019-03-28 00:22:16


沒有穩定的中美關係就不可能有良好正常的兩岸關係及台美關係,這是必然的規律。
  中評社╱題:中美關係深深影響兩岸關係發展之探討 作者:劉性仁(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國政基金會特約研究員

  中美安全對話甚為重要,雖然目前雙方關係呈現為“競爭”關係,但隨著各種衝突事件不斷發生,其關係已由“競爭”關係轉變為“對抗”關係,這對中美關係甚至台美及兩岸關係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現象,值得警惕。面對中美關係持續衝突下去,除了期盼雙方高度自制,更重要的工作恐怕必須防止中美關係失控或誤判。對於美中台三方來說,樞紐角色往往是最關鍵的,而美中台三方關係呈現出兩種現象:一是權力的不對稱,二是溝通無法有效進行。這使得套用戰略三角理論越來越困難,台灣處在權力不對稱的小三角賽局中,未來處境恐怕越來越難,籌碼亦越來越少。

  近年來中國大陸在軍事、經濟及外交等綜合實力不斷提升,雖與美國仍有一段距離,但因中美雙方國力差距日漸縮小,故對美國已形成不小的壓力。面對美方各種的壓制及圍堵中國大陸的做法,中國大陸亦積極運用各種方式,與美國進行另一次的權力平衡及對話空間,期盼與美方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以達成雙方所能接受的均勢狀態,維持一定程度的和平情況,然而中美關係的探討一直以來都是國際學術議題中的核心問題,此議題的研究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也產生至為重要的影響,值得深究。

  權力平衡理論考驗現今的中美關係

  中美關係的變化,我們可以從權力平衡理論中得到一些觀察與啟示。

  所謂的“權力平衡理論”(The balance of power)主要係在探討國際體系中霸權國家如何形塑某地區或某體系下的權力平衡格局;尤其是居於領導地位的霸權國家,如果認為某地區或某體系下新崛起的強權,可能對其構建的均勢狀態產生威脅時,此時霸權國家勢必要與新崛起的強權,進行另一次的權力平衡,以確保及鞏固霸權國的領導地位。然在權力重新平衡的過程中,霸權國與新崛起的強權,卻可能出現在對抗中蘊含合作、合作中又蘊含對抗的情形,並且經過不斷地衝突與磨合之後,最後才完成新的權力平衡狀態。

  倪世雄教授認為美國清楚意識到過去以往所形塑的亞太地區均勢狀態,已因中國大陸這一強權崛起而出現失衡狀態,故必須出手加以扭轉。而均勢按照西方學者及國際關係界普遍認同的見解為:(一)表示一種力量的均衡;(二)表示國際鬥爭中一種特殊的穩定狀態;(三)是處理國際關係的一種特殊手段;(四)是處理國際關係的一種特殊政策。然形成均勢需要一個中心均衡機制,此一均衡機制無疑衹有擁有實力的強國來充當。爭取均勢要靠超級大國,維持均勢更要靠超級大國,中小國家衹有依附、聽從超級大國才能享有均勢帶來的“和平與穩定”,均勢於是成為超級大國主宰世界事務的別稱。①

  這種情況正好與今日的中美關係發展不謀而合。美國認為中國大陸可能對其構建的均勢狀態產生威脅時,此時美國勢必要與新崛起的中國大陸進行另一次的權力平衡,以確保及鞏固美國的領導地位。然在權力重新平衡的過程中,美國與中國大陸可能出現對抗中合作、合作中又對抗的情形,並且經過不斷地衝突與磨合,最後才完成新的權力平衡狀態。

  西方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漢斯·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 即指出,“均勢是一種特殊的狀態,是由於權勢大致上平均地在一些國家之間分配造成的”。他提到均勢的模式有二:(一)直接對抗模式:係指兩個國家的直接對抗,此種對抗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一方屈服或以武力解決衝突為止,其最終目標即在壓倒對手國。(二)競爭模式:係指兩個對抗國家爭奪對第三國的控制權,以獲得較對手國有利的地位。②這種既對抗又競爭的關係便是如今中美關係的最佳寫照。

  中美關係對抗白熱化,關係更為嚴峻

  近來美方在中美貿易戰、一帶一路及南海問題上都對中國大陸採取遏制方式,而中國大陸則是極力突圍,大陸運用朝鮮牌,美國則強打台灣牌,隨著中美貿易戰及孟晚舟事件的發生,中美關係緊張態勢不斷加劇。中美安全對話甚為重要,雖然目前雙方關係呈現為“競爭”關係,但隨著各種衝突事件不斷發生,其關係已由“競爭”關係轉變為“對抗”關係,這對中美關係甚至台美及兩岸關係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現象,值得警惕。

  中美貿易戰衹是一種現象的陳述,未來勢必會持續下去,至於多久仍有待觀察。關鍵的因素在於隨著美國影響力下降、中國大陸實力及影響力的增加,引發美國的憂慮,從而掀起一波新形勢下的戰爭,這連帶影響台海緊張局勢升高,更攸關展現中華民族團結的時刻,雖然G20峰會川習會晤所達成的系列共識,讓中美關係暫時緩和下來,但好景不長,孟晚舟事件又再度帶來了風險,加拿大也捲入中美之戰的漩渦中,面對中美關係持續衝突下去,除了期盼雙方高度自制,更重要的工作恐怕是必須防止中美關係失控或誤判。

  中美關係之所以變成不對等全面競爭關係,當然與中美實力差距的縮小及中美戰略間疑慮的加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隨著中國大陸實力的提升及美國實力的下滑,“修昔底德陷阱”將使守成國和挑戰國圍繞領導權之爭而進行不可避免的對抗和衝突。然而事在人為,觀念常常在一念之間,中美並不必然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因為如果雙方均將對方視為敵人,形成競爭乃至對抗和衝突的概率就越大。反之,如果雙方將彼此視為朋友,則雙方或將形成權力共享的合作關係。中美雙方都十分清楚共享將比競爭來得好。

  另一方面,從美國政治理論家米爾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在他《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一書中即表明,一個崛起中的經濟大國不可避免地會將其經濟實力轉變為軍事上的硬實力,以取得支配地位和實現安全;而這些行為不可避免地會使原有的霸權國產生焦慮和反制壓力,目標在限制、延緩,甚至可能消滅崛起國的實力。因此,在大國關係不斷轉變的時代,崛起國對霸權國心理上的懷疑或實際上的限制感到不滿,甚至會變得不耐煩,而維持現狀的國家會變得惶恐不安,從而採取措施以減少可能的挑戰。③也就是說,身為霸權國的美國,其戰略當然是希望遏制或減緩中國大陸的發展,阻止中國大陸成為另一霸權國。

  若把台灣因素考慮進去,從國際政治中戰略三角理論來分析現今的中美台新態勢變化,這三方行為體彼此相互牽連,任何一方行為體的安全在相當程度上依賴另兩方關係的互動。學者Jan Triska就認為戰略三角的本質就是以問題為基礎的賽局理論(Game Theory)④;Lowell Dittmer所提出的戰略三角理論當時作為冷戰時期觀察強權間的對抗與合作,過去在冷戰時期中美蘇三方戰略三角是大三角,而美中台三方關係則被許多國際關係學者認為係小三角⑤,大三角關係瓦解後,小三角等所代表的關係就顯得格外重要,這種以區域格局為主的小三角,就成為研究的重心。

  對於美中台三方來說,樞紐角色往往是最關鍵的,而美中台三方關係呈現出兩種現象:一是權力的不對稱,二是溝通無法有效進行。這使得套用戰略三角理論越來越困難,台灣處在權力不對稱的小三角賽局中,未來處境恐怕越來越難,籌碼亦越來越少;這主要的關鍵在於蔡英文政府已經選了親美路線,使得台灣未來很難在小三角的格局中找到自我的利基。⑥

  川普的善變個性使中美關係從競爭轉為不時衝突關係

  中美台三邊關係存在著各自的利益,具有深層次的矛盾,非常複雜且嚴峻:其中既有經濟與社會文化的互動關係,又有軍事政治難解的潛在衝突。從美國的角度來看,美國對華政策看似具有一致性,但隨著不同領導人,常常出現搖擺的情況與雙邊制衡(double deterrence)的狀況。

  自川普上台以來,對於全球化究竟美國要單邊還是多邊反反覆覆,中美關係就在川普個性的驅使下起起伏伏、在動盪不安中產生不時的衝突。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中國大陸或是美國,甚或是台灣及加拿大都極度折騰著,即使中國大陸始終保持強大的戰略定力,避免與美國攤牌,在短期中可讓步的儘可能讓步,但美國似乎並不滿足於此,通過各種方式對中國大陸步步緊逼,企圖迫使中國就範。先是貿易戰和美艦巡航南海及台灣海峽,緊接著又發生美國逼迫加拿大扣押中國公民孟晚舟事件。由此可見,美國在施壓中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並激起中國日益上升的不滿和敵對情緒,中美矛盾關係似乎難以解決。

  對於美國總統川普這位精打細算的商人來說,讓美國再次偉大,競爭關鍵在於投入的“成本”(Cost),如何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多的利益,便是川普最主要的考量。關於成本問題,不久前在一場座談會中蘇起教授便舉一例說明,他舉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曾在今年9月回應“美國航母是否停靠高雄”時,特別提到“成本”的概念,莫健提及:“美國對台灣,必須透過代價與利益(cost and benefit)來檢視”,突顯美國對台政策是以成本利益作為優先考量。因此美國這位精算總統,在處理中美關係時,採用成本與利益概念來分析問題,但卻忽略了這仍是單邊主義,缺乏雙向的尊重及包容,更無法展現出美國的普世價值。

  就中美關係來看,不衹在貿易問題、南海問題和台灣問題上有著明顯的矛盾,不久前美國竟然實行長臂管轄,壓迫加拿大逮捕中國大陸公民孟晚舟,已經激起雙方的民怨及民族主義興起,這後果使中美鬥爭戰場從官方蔓延至民間層面,這不僅使中國大陸人民情感受傷,也使得中美兩國人民友好交往受到嚴重考驗。在這種嚴峻形勢下,美國真的失算了,中美關係正面臨崩盤和失控的危機,正在進行一場各方面角力的巨大博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