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柏威夏寺 一座爭端中的寺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9 11:48:41  


  中評社香港2月19日電/《中國青年報》報道,最近,因領土問題而引發的爭端一直是國際新聞中的熱點。如果說俄日領土之爭還僅僅停留在“口頭”的話,泰國和柬埔寨則因邊境一處寺廟附近區域的歸屬問題已經兵戎相見。自2月4日以來,泰柬兩國軍隊在其邊境地區柏威夏寺附近接連爆發了多次武裝衝突,核心仍然是以柏威夏寺為中心約4.6平方公里爭議領土的歸屬。

  柏威夏寺,這座存在近千年的歷史遺產,也隨著兩國邊境爭端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柏威夏寺,位於柬埔寨柏威夏省與泰國接壤的邊境地區。柏威夏寺是柬埔寨人的說法,泰國人把這座寺廟叫做“帕威寒石宮”。該寺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世紀,它是高棉王國的君主下令建造的,是一座具有鮮明高棉風格的磚石結構古廟。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柏威夏寺矗立在500多米高的峭壁上,峭壁頂端有一塊長約800米、寬約400米的平地,剛好構成柏威夏寺的地基。也就是說,在柬埔寨一側是陡峭的山崖,香客只能由泰國一側沿著山坡上的石階進入寺院。這樣的地形對於泰國來說非常有利,因為從柬埔寨一側沒有辦法進入寺院,只能從泰國一側進入。站在古廟之上可以俯瞰整個柬埔寨北部平原,加之扼守兩國邊境,因此柏威夏寺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事實上,早在1904年,當時的泰國政府曾與柬埔寨法國殖民者商定過邊界協議,雙方同意把柏威夏寺劃入泰國境內。但3年後,法國殖民者完成邊界劃分圖,泰國政府卻意外發現柏威夏寺被劃入柬埔寨一側。儘管有異議,但當時的泰國政府還是接受了這份邊界劃分圖。 

  1953年11月,柬埔寨脫離法國獨立,法軍撤出柏威夏省。次年,泰國軍隊占領柏威夏寺。柬埔寨政府隨即提出抗議,一紙訴狀將泰國告上了海牙國際法庭。泰柬外交關係也隨之惡化,雙方陳兵邊界,互相威脅要動武。1962年6月15日,國際法庭大陪審團裁定寺廟歸柬埔寨。法院認為,地圖是作為聯合勘界的成果被送交泰國政府的。當時及以後許多年,泰國方面許多官員包括前聯合勘界委員會的成員都看到過這幅地圖,並沒有表示任何異議。據此,可以認為地圖已被泰國當局所確認。

  國際法庭因此拒絕泰國方面主張柏威夏寺主權的理由。最後,法院以9票對3票確認柏威夏寺位於柬埔寨主權管轄的領土上,因此判決泰國有義務從柏威夏寺及其鄰近的柬埔寨領土上撤出其武裝部隊及其他警衛和管理人員。當然,海牙國際法庭的判決依據並不是寺廟的文化歸屬或高棉帝國的後繼者身份,而是1907年法國殖民者測繪的邊界劃分圖。因為當時,在法庭上為柬埔寨辯護的是已退休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為泰國辯護的是已退休的英國總檢察長索斯凱斯。前者提出邊界劃分圖屬官方文件,而後者則辯稱因殖民壓迫等原因文件無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