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空軍的飛豹戰鬥轟炸機。 |
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國際在線報道,10月14日,1架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在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上進行飛行表演時墜毀。隨後有消息證實,戰機失事時距地面很近,後艙飛行員彈射出艙後生還,但前艙飛行員不幸遇難。儘管此次事件與中國軍方無關,但嗅覺靈敏的西方媒體仍進行炒作,大有唱衰中國國產戰機之意。
事實上,有著十幾年軍齡的“飛豹”早已成為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主力戰機,此次墜機事件並不會動搖其軍中地位,過硬的戰鬥力讓“飛豹”依然矯健。
失事難掩主力角色
參加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的“飛豹”戰鬥轟炸機不幸失事墜毀後,眾多西方媒體尤其是美國媒體對其進行了炒作。美聯社、《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的報道中不僅重提“飛豹”曾於2009年失事的舊聞,甚至還在報道中歪曲中國有關方面主動公布失事信息的誠意,報道竟然聲稱“中國方面罕見地披露此次軍事事故,可能是因為民眾已將圖片上傳至互聯網而無法保密”。但事實上,此次失事的“飛豹”戰機並非中國軍方現役裝備,而為中航工業試飛院所有,應邀在訓練期間參與展示表演。也就是說,此次“飛豹”戰機墜毀事件與實戰部隊、實戰裝備無關,應被視作“民間事故”。
從另一個方面考慮,無論是美國、俄羅斯這樣的空軍強國,還是英國、法國這樣航空業強國,戰鬥機失事、飛行表演機失事都是難以避免的瑕疵。美國“雷鳥”和“藍天使”兩支特技飛行表演隊就摔過多架戰機。今年6月底,美國空軍1架F-16C就在內華達州卡連特附近墜毀,而該機正是“雷鳥”表演隊所用的型號。由此可見,戰鬥機失事是各國空軍都要面臨的風險。當然,通過檢討失事原因提高飛行安全系數、消除裝備缺陷也是各國必做的功課。
然而,雖然西方媒體有意借此次“飛豹”墜毀事故唱衰中國戰機,互聯網上也出現了極少數不和諧聲音,但扎實的作戰性能、重要角色定位決定著“飛豹”的主力戰機地位不會因此發生動搖,它仍舊是中國建設現代化空中力量不可或缺的裝備。
強大“飛豹”惠及三軍
如果說設計前衛、備受海內外關注的殲-20是國產戰機中的新戰士,那麼中規中矩的“飛豹”無疑是老前輩。
根據美國全球安全網站公布的資料顯示,“飛豹”從上世紀中後期開始設計研發,90年代後期開始批量裝備部隊。“飛豹”長約20米,高約6米,座艙為串列式布局,前座為飛行員,後座為領航員兼武器操作員。“飛豹”由2台西飛公司生產的WS-9型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裝備1門雙聯裝23毫米口徑固定航炮,機翼下可掛裝空對空導彈和反艦導彈。據中航工業西安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介紹,“飛豹”航程遠、威力強,有良好的中低空飛行性能,裝備有先進的火控系統,可實施對地、對海目標精確攻擊,具備一定的空中格鬥能力,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戰鬥轟炸機。“飛豹”服役後首先列裝中國海軍航空兵。“飛豹”的加盟有助於強化中國海軍對近海海域的巡航及掌控能力,更提升了海軍整體的威懾能力。美國《2011中國軍力報告》中提到,在傳統領域,中國反介入戰略的側重點似乎是限制或控制敵方進入中國外圍的陸地、海洋和空域,“如果現役或規劃中的(武器裝備)系統得到改善,中國軍隊就有能力攻擊距其沿海1000海裡內的敵方水面艦艇”。報告特意強調,“飛豹”與蘇-30MK2戰鬥機、轟-6G轟炸機一樣,裝備了反艦巡航導彈,具備打擊敵方水面艦艇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