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以色列士兵在黎以沖突中死於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槍下 |
中評社訊╱題:“美國是黎以衝突最大輸家”,作者:譚中(美國),旅美退休教授。
一個多月前,黎巴嫩真主黨武裝越過邊界偷襲正在瞌睡的以色列邊防軍,打死八名,將兩名生俘而去。以色列以此為藉口向黎巴嫩進攻。先是對基礎設施狂轟濫炸,其後又發動地面攻擊,全球為之震動,甚至有人說是世界大戰打起來了。世界主要領袖中最處之泰然的是布什,也不知道他是反應遲鈍還是麻木不仁,到形勢發展得不可收拾時,美國想要尋求黎以停火卻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主動權了。
美以的情報失誤
我們知道,以色列軍方和美國五角大樓等於是一家人兩個灶。在以色列決定用轟炸逼迫真主黨投降或逼迫黎巴嫩政府解除真主黨武裝的時刻,美以雙方的情報都對真主黨的估計有兩大失誤:一是真主黨在黎巴嫩民間的強大網絡與威信,另一是真主黨遊擊戰的靈活性與主動性。國際記者、包括英美記者、到黎巴嫩現場調查,看到所有遭受以色列轟炸的現場都有真主黨(不是黎巴嫩政府)積極分子在維持秩序、救死扶傷、幫助安頓喪失家園的平民。這一切的結果是:連剛開始懂事的黎巴嫩兒童都立志將來要參加真主黨去對抗以色列與美國。美國輿論甚至有人認爲: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在伊斯蘭“聖戰者”中的威信已經超過奧薩馬.本拉登。
關於真主黨的作戰能力,現在行家承認他們是阿拉伯民間組織最高效、作戰最靈活、抗擊最堅決的、可以與政府軍隊比美的戰鬥部隊。以色列情報沒有掌握真主黨在過去六年中所修築的地下堡壘和交通網的完善情況(有點像中國抗戰時期的“地道戰”和抗美援朝時期的上甘嶺地道網),以色列決定發動地面攻擊,正是因爲高空轟炸無法摧毀這些地下工事。再有,真主黨通過伊朗與敍利亞獲得了二戰時期蘇聯剩餘的“喀秋莎”火箭萬餘枚。這些曾經使得德國軍隊聞風喪膽的火箭是非常簡單的武器。它可以裝在簡單的發射筒上,真主黨在火箭中加了些滾珠,爆炸後滾珠四散,殺傷力加強。行家說,發射筒或成排、或拆散,只須一張桌子大的平面就可安放。可以隱藏在地下碉堡中,或者樹林中,用遙控發射。原來以色列以爲它必須從卡車上發射,因此許多黎巴嫩卡車,包括載運救濟物資的卡車,都被冤枉炸毀。八月七日,以色列導彈擊落一架飛向以色列最大城市特拉維夫的滿載炸藥的無人駕駛飛機,更增加真主黨的威脅性。一位退休美國空軍將領說,在當今科技發達時代,連小學生都可以製成並發送遙控無人飛機,所以一點也不稀奇。問題在於:一貫迷信高科技威力的美國和以色列當局,今天也看到科技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
美以將日顯被動與孤立
黎以衝突以後,布什政權也知道以色列的消滅真主黨計劃不會成功,又迫於國際輿論不得不出面調停,於是半拉攏、半強迫法國(因爲從前黎巴嫩是法國殖民地)雙雙向安理會提出“休戰”建議。這個明顯地支持以色列要求最終達到解除真主黨武裝目的的建議剛公佈就被阿拉伯國家拒絕。八月七日在貝魯特召開的阿拉伯國家外長緊急會議上,黎巴嫩總理西尼烏拉含淚要求阿拉伯國家“不要讓黎巴嫩變成永恆的戰場”、“不要讓以色列隨時拿黎巴嫩作出氣筒”。與會的阿拉伯國家決定集體到安理會上去討個公道,法國看見情況不妙,馬上撤回對美國創議的安理會決議的支持,估計在今後安理會討論時,美國會相當孤立。
總的來說,以色列雖然在軍事上佔優勢,但是卻在進行著一場使自己越來越孤立並且使美國在國際輿論中越來越被動的愚蠢戰爭。當然,誰也知道,戰爭的導火綫是由黎巴嫩真主黨點燃的,以色列完全沒有思想準備。《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八月九日文章說,他所親眼看到的以色列在前綫作戰的士兵“臉上沒有熱情,更不說勝利精神了”。他寫道:“他們的表情總結了這整個的事態發展:‘我根本不想這樣做---再和阿拉伯人打一仗。’”
真主黨掌握衝突的主動權
弗里德曼也和其他美國評論家一樣,認爲這次衝突的主動權掌握在真主黨以及它的幕後支持者伊朗的手中。“一切都是因爲真主黨要證實它存在的必要,因爲伊朗要轉移國際視線。”可是他也認爲黎巴嫩是迫不得已被夾在一場另有企圖的衝突之中而變成犧牲品。黎巴嫩前總理哈利理Rafik Hariri曾經想擺脫這一為宗教信仰而妨礙國家繁榮的錯誤方向而爭取獨立自主,卻被人(一般懷疑是敍利亞主使的)暗殺。他的結論是:“黎巴嫩的民主被真主黨暗殺了,阿拉伯世界的前程又一次被它的過去所埋葬。”現在以色列也同樣是使中東事態送進墳墓。它必須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弗里德曼說:“以色列不可能打敗真主黨,它只能使它在受到傷害後變得加倍強大而在今後一次又一次地這樣做(刺激以色列)。”
雖然弗里德曼的立場是站在西方一邊反對伊斯蘭教派主義“聖戰”陣營的,但是他的分析務實而富有遠見。行家指出,這次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地面攻擊進展之難和一九八二年六月長驅直入式佔領黎巴嫩領土,形成鮮明的今昔對比。正像弗里德曼所說,以色列要想打垮真主黨的武裝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以色列軍方以及它的後台老闆五角大樓是否認識到這一形勢呢?看樣子還沒有。
美國被以色列牽著鼻子走
印度有一部分輿論認爲,今天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已經到了尾巴搖狗的地步,並不是布什政權有意縱容以色列到中東肆虐,而是被以色列牽著鼻子走。印度《政治家報》八月一日“社論”寫道:“華盛頓(美國政府)內部在最近幾個月中對美國政客中的以色列説客的威力進行了討論。兩位受人尊敬的學者最後公開發表了這一現象的文章。沙龍(以色列前總理)在二零零一年的一次內閣會議上憤怒地向(反對黨領袖)佩利斯咆哮說:‘每次我們做一件事時你就會說美國人會如何如何。我想清楚地告訴你,別再擔心美國對以色列施加壓力。是我們猶太人控制美國,美國人都知道這一點。’”《政治家報》“社論”提到的兩位受人尊敬的美國學者,一位是我的朋友,芝加哥大學政治系教授米爾商牟John Mearsheimer,另一位是哈佛大學教授瓦爾特Stephen Walt。
有趣的是:米爾商牟就是中國學術界知名的“海默”,一向被認爲是“鷹派”與“反華派”(實際上不是)。我對他瞭解比較深,他是務實派理論家,但對美國和以色列盛氣淩人地侵略別國非常反感。和他的觀點接近的同事沛普Robert Pape副教授也認爲真主黨決不是反美恐怖組織(雖然美國政府將它如此定位)。他收集了從一九八零到二零零四年的四百多個自殺人彈的資料,其中屬於真主黨的有四十一人。除了三人以外,他都調查清楚。其中二十七人是黎巴嫩共產黨員或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成員,三人是基督教徒,只有八人是伊斯蘭基本教義者。這三十八人中甚至有一個是具有學士學位的女中學教師。
當今國際形勢是一環釦一環。行家說,從里根到老布什到克林頓這三位美國總統都知道以色列是個禍根,如果讓它對阿拉伯鄰國耀武揚威,必然會增加“阿拉伯街”的反美情緒。小布什卻完全改變這一行之有效的中東戰略,而聽任以色列一意孤行。對有殺害美國生命前科的黎巴嫩真主黨,布什恨之入骨,想利用以色列的威力把真主黨勢力削弱,卻並未如願以償。另外一個與小布什戰略計劃背道而馳的發展是黎巴嫩內部政治變化。在美國的支持下,黎巴嫩人民發動街頭示威強迫敍利亞撤退軍隊而黎巴嫩舉行大選。布什以爲是自己在中東推廣“民主”的策略收效而爲此大吹大擂,其實黎巴嫩選舉的結果是真主黨加強了對國內政治的控制,真主黨的武裝變得比黎巴嫩的國家軍隊還要堅強。以色列對這一發展看在眼裏、恨在心裏,這次可謂借兩名士兵被綁架的理由想好好把真主黨懲罰一頓,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
伊朗從中得利
美國評論者認爲總的局勢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得利的漁翁就是伊朗。在過去,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是伊朗的剋星。伊朗一直是在背後支持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抗以武裝的,薩達姆卻不這樣。小布什把薩達姆的政權推翻後,再在伊拉克搞全民選舉,結果最大的贏家是什葉派親伊朗的宗教勢力。現在這股宗教勢力擁有自己的、不屬民選政府管轄的民兵武裝,他們在遜尼派群居地點製造恐怖,巴格達變成屠場,布什向巴格達增兵並沒有明顯地使局勢好轉。現在美國國會已經向白宮質問:美軍再賴在一個自己打起內戰來的國家,除了繼續成爲抗美襲擊的靶子以外,還能達到什麽目的呢?
黎以衝突進一步削弱布什在國内外的影響力
如果美國不從伊拉克撤軍,五年、十年都不會達到美國所希望的伊拉克變成親美民主國家的目的。如果美國從伊拉克撤軍,伊拉克的局勢就會更加不可收拾,很有可能成爲伊朗的衛星國。不管是向哪個方向發展,布什改造中東政治環境的總目標都會落空。正是在這個進退兩難的時刻,黎以衝突變得越來越不可收拾,只能使布什在國內、國際的領導地位進一步削弱。八月十日CNN電視台新聞評論節目得出的結論是:自從伊拉克什葉派實力日益強大以及伊朗以核武器訛詐國際群體以來,沙特阿拉伯等遜尼派主流國都發展了仇視黎巴嫩真主黨的情緒。可是,以色列一個多月來對黎巴嫩的狂轟濫炸使得真主黨在阿拉伯街與伊斯蘭世界變成英雄,那些有狹隘遜尼情緒的政客也改變口氣,轉爲支持真主黨而譴責以色列了。如果布什總統一開始就制止以色列的窮兵黷武態度,伊朗也不至於有今天這樣旗開得勝的驕傲情緒。
寫到這兒,八月九日美國輿論的兩大新聞值得我們關注。一是康涅狄格州民主黨初選今年競選參議員候選人的投票結果:任職數屆的、二零零零年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利伯曼落選了,勝選的萊蒙特是旗幟鮮明主張從伊拉克撤軍的。他的勝選以及民意調查百分之六十的美國人對布什政權繼續伊戰的政策表示反對,是一種新的發展形勢。另一是白宮發言人斯諾公開強調從伊拉克撤退有可能導致另一次“九一一”慘案。論者認爲:二零零四年總統大選時,共和黨把民主黨描繪成“割錨溜逃黨”(cut-and-run party)收到成效的歷史不會重演了。布什政權“原路進軍”(stay the course)的策略只能使共和黨今年國會改選凶多吉少。
八月十日本文收尾時,傳來英國當局破獲卡伊達“基地”恐怖分子企圖用新式液體爆炸十架飛到美國去的客機陰謀,英美兩國飛機場高度警戒,引起美國全國旅行者惶恐不安,真可謂多事之秋。“文明衝突”使當今世界不得安寧,美國特別被恐怖陰影籠罩。布什政權前反恐決策者克拉克Richard Clarke對當前形勢極爲不滿,他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不到五年就把德國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打敗,布什政權五年都不能消滅卡伊達。黑人神父、二零零四年曾經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沙普頓說:“不應該打的(薩達姆)被布什政權打倒,應該打的(奧薩馬)卻不去好好打他。”這是布什政權的悲劇,也是美國人民最不滿意的。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9月號,總第1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