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不會發生,和平發展是世界大趨勢,中國准確地作出這個重大戰略判斷。 |
中評社訊╱題:改革開放三十年與中國對外戰略思維變革 作者:郭震遠(北京),本刊學術顧問、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1978年以來的30年中,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矚目。綜合國力、人民生活、國際地位和作用等持續、較快地增長,都是世界直接感受到的中國的成就和變化。但是,30年來中國還發生了更深層次的重大變化,即中國總體思想觀念的變化。這種變化並不一定能夠立即感受,但卻更深刻,因而影響更長遠、更廣泛。實際上,在中國各項具體的重大成就和變化與思想觀念的變化之間,都存在互為前提和基礎、互相推動、促進的密不可分的辯證關係。
在過去30年中,中國對世界及其發展變化大趨勢的判斷,以及中國如何與世界相處的認識,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與此前相比甚至是根本性的變化,從而構成了中國思想觀念變化的最重要內容之一。這一變化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都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這些影響還將繼續廣泛而深刻地表現出來。
回顧30年的歷程,這一變化有三個重要特點:第一,變化如同中國整個現代化進程一樣,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第二,變化與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和世界國際形勢的重大轉折密切相關,從而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第三,如同中國思想觀念的其它重大變化一樣,這一變化正是思想解放的表現和結果。這些特點決定了中國對世界認識的變化,在中國整個現代化進程中,將一直具有特殊的重大影響。
重新判斷界定世界發展變化大勢
1978年,中共11屆3中全會做出了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這是文革十年浩劫直接導致的重大變化,更是中國現代化進程在重挫後的必然調整。毫無疑問,在做出決策時,對於中國的國際環境的判斷,特別是對於中長期的國際環境,即世界發展變化大勢的判斷,是一個受到特殊重視的因素。而且,後來的事實表明,在很長時期中,這一因素一直都受到特殊重視。這不僅因為國際環境是中國做出新的戰略決策的唯一外部條件,而且更因為在很長時期中,中國的發展戰略和模式,一直受到對於國際環境判斷特別重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首先是對於會否發生新的世界大戰判斷的重大變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必然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所以中國必然關注新的世界大戰是否發生的問題。但是,中國高度重視世界大戰問題還有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1949年以後中國的計劃經濟模式、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都與長時期認為新的世界大戰不可避免,甚至將很快發生的認識密切相關。所以,對於是否會發生新的世界大戰問題重新做出判斷,直接關係到中國發展戰略和模式是否需要調整,以及如何調整的重大決策。正因為事關重大,中國對於是否會發生新的世界大戰的判斷,延續了長達20多年的歷程,從中共12大到17大,是歷屆黨代會大會報告的重點內容之一。這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都是前所未見的。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的判斷是,世界大戰的危險嚴重,但可以推遲;80、90年代中國的判斷是,世界大戰的危險仍然存在,但在未來70、80年中,甚至更長期時期內不會發生;進入21世紀後中國的判斷是,新的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打不起來。中國對此判斷的調整十分謹慎,但又是不斷深入地改變。這一判斷的調整,對中國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全面影響,同時也集中反映了30年來中國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
對於國際合作的必需性和可能性判斷的變化,是另一個重大調整。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然需要國際合作,而實行開放當然就意味進行國際合作,首先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合作。但是,在很長時期中,特別在10年文革時期,中國雖有國際合作,卻十分薄弱。這與當時的國際環境直接相關,主要是西方國家對中國長期“禁運”的影響。
但中國的自我設限,也有重要影響。主要表現為:只重視國際貿易,而不引進國外資金、管理、技術;只進行雙邊國際合作,而不參與多邊國際合作;只重視國際經濟合作,而排斥國際政治、安全合作,等等。這些限制的存在,不僅反映了中國當時以“國際階級鬥爭”的觀點看待國際合作,而且也反映了中國對於國際合作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將發揮越來越重大的作用缺乏瞭解。
以1978年開始,中國越來越積極、越來越廣泛地開展了國際合作,這已經成為中國的最重要政策之一,並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現在的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廣泛、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並且在各領域的國際合作中都發揮重要作用的國家之一。事實清楚表明,中國對於國際合作必要性與可能性的判斷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但是,這一判斷的改變同樣經歷了漫長、艱難的過程。經歷了30年的不斷調整,中國才最終形成了對於國際合作必要性、可能性的全新判斷: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只有積極、全面地參與國際合作,才能實現持續、較快的發展;中國堅定地實行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將保證中國得以更有效地參與國際合作,並取得更重大成效。
30年來,中國對於是否會發生新的世界大戰,以及中國參與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的判斷所發生的重大改變,不只是對於具體國際形勢、國際問題判斷的改變,而且是對於世界發展變化大勢的重新判斷。因為這兩個問題從來就是世界發展變化大勢的重要內容,同時,也因為中國一直將這兩個問題做為世界發展變化大勢的主要指標,尤其是一直將是否會發生新的世界大戰,做為首要的指標。對於世界發展變化大勢做出重新判斷,其意義和影響不言而喻,30年來中國的變化和發展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今後還將繼續得到證明。
清醒認識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1991年底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冷戰結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世界發生的最重大的、格局性的變化,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都形成強烈衝擊。與此同時,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第二個10年,雖然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較深層次的矛盾開始浮現,改革開放進程出現曲折。因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發生了70年代末以來最尖銳的爭論。這場爭論涉及的問題廣泛、深刻,而集中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方向、措施是否正確,能否堅持。顯然,這是一場更為深刻的爭論,必須對世界和中國有高層次的戰略判斷,才能在爭論和曲折中明確方向、堅定信心。提出並長期堅持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就是中國的一個高層次的戰略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