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4日,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這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致辭。 |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美國《僑報》5月25日載文《“踐踏”不果 美國對華換了“主攻點”》,文章說,沿襲了慣例的全明星陣容,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眼球。
一如去年7月的首輪S&ED,儘管這一對話機制將“戰略”及“經濟”兩大方面的議題“合二為一”,且韓朝雙方圍繞“天安艦”事件劍拔弩張,為本輪中美對話平添了幾分神秘和緊張,但在經濟復甦仍是全球中心議題的大背景下,媒體和世人還是聚焦於經濟議題。
按以往慣例,每次美中高層對話,“人民幣匯率”總是核心議題,總會上演美國施壓、中國還擊的場景。但這種人聲鼎沸的匯率之戰,此番卻全然不見蹤影。不論是境內人民幣即期市場,還是海外人民幣NDF(遠期無本金交割)市場,都沒有像以前那樣在每次對話前大幅波動;美國國內雖有議員壓人民幣升值的聲音,但美國政府的表態異常溫和,如美國財長蓋特納近期一直強調人民幣升值符合中國自身利益,而不是指責人民幣幣值低估損害美國利益——外界更一致用“靜悄悄”形容雙方的交鋒。
長期以來,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指責基本邏輯就是中國在雙邊貿易中獲得巨大順差,造成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此次美國政府依舊高喊扭轉經貿失衡,為何不再拿人民幣匯率開刀了?
突如其來的歐洲債務危機應該是主要原因。歐洲經濟不振,意味著美國和中國必須承擔起更多全球經濟復甦的重任。而目前仍受高失業率拖累的美國要維持經濟全面復甦的步伐,必然得尋求中國擴大內需和購買美債的幫助,若此時再對人民幣匯率說三道四,勢必刺激“救命稻草”中國,或令雙邊經貿降溫。何況,歐元兌美元迅速走貶,人民幣兌歐元已升值15%以上,令中國企業在其最大市場——歐洲的競爭成本承受極大壓力,使得人民幣議題複雜化,當下維持金融穩定為主要任務,美國也不宜輕啟戰端。更別說匯率不是“萬能藥”,不可能根本解決經貿失衡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