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美國《僑報》7月4日載文《國企壟斷正成為中國經濟隱憂》,文章說,今年以來,在華外企對中國市場環境惡化的抱怨不斷,而這種狀況近日達到一個高潮:通用電氣CEO伊梅爾特罕見地表示,外資企業在華開展業務越來越難了。
據知情人士透露,伊梅爾特在羅馬向意大利頂尖高管們表示:“我真的擔心中國。”他指中國政府的保護主義傾向日益濃厚。“我不確定最終他們是否想讓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贏,或者讓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取得成功。”
儘管後來GE發表聲明,指《金融時報》的有關報道斷章取義,但外企的抱怨並非空穴來風。在此之前,中國歐盟商會、美國商會等外國商業組織都紛紛對中國政府的保護主義提出了公開批評。
與穀歌不同,通用一直是在華外企的“模範生”,多年來一直帶頭宣揚中國市場的潛力,伊梅爾特去年末還表示:“我認為沒有比通用電氣更看好中國的企業了。”這家全球最大的電器製造商在中國大舉投資,雇傭了約1.3萬名員工,並且是北京奧運會的主要贊助商之一、上海世博會美國展館的最大贊助商之一。它的擔憂,無疑值得關注。
如何看待外企的這種擔憂?在我們看來,與其將此歸結到中國政府對外資企業的模糊態度、貿易保護主義問題上,不如放到一個更大的背景下:在經歷了進入中國市場之初的超國民待遇之後,外企可能正在“享受”到他們所呼籲的“國民待遇”——與中國個體戶、私營企業一樣,外企在華遇到了壟斷的鐵板。
壟斷導致中國市場的主體日漸單一,這才是抱怨背後真正讓人擔心的問題。從個體戶的消失,到2009年爭議極大的“國進民退”浪潮,如今蔓延到了外企,中國市場上似乎只有壟斷國企才能保持驕人業績。儘管外資的問題在中國往往被與民族情感、保護民族產業聯繫起來,但如果這真的形成趨勢的話,是非常危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