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重要講話。 |
中評社香港12月17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2月16日載文《中國破解經濟命題:“富國”須“富民”》,摘要如下:
歐債危機持續蔓延,美國經濟復甦乏力,世界經濟充滿不確定性……這一切,都讓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經濟政策選擇上備受矚目。在12月14日落幕的中國最高級別經濟政策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國決策層給明年定下了穩中求進的主基調,其中著力增加社會支出並擴大內需、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成為亮點之一。
中國經濟在經過了30年的高速發展後,已經不再單純著眼於不斷增加的數字,而是將眼光放在結構性改革上。但調結構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見效。
事實上,自2000年開始,“經濟結構調整”這項內容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一直被強調,只是每一次採取的手段各有不同。比如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確定的“擴大內需對外開放”為中國帶來了對外貿易迅猛發展的10年,在全球產業與貿易分工體系重組的浪潮中,中國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成本優勢、市場潛力實現了向以外需為驅動的生產型大國的第一次轉型;又如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之際,中國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通過大規模的刺激措施,將大量資源投入基礎設施,迎來了一波“資金狂歡盛宴”。
但在大多數現代工業國家,消費才是經濟的主要支柱。特別是全球經濟復甦乏力、消費市場難以提振的當下,外部環境的惡化恰恰可以倒逼中國加快經濟再平衡的舉措,加大滿足本國消費需求的力度,減少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將更多依靠減稅或行政措施來鼓勵消費,挖掘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費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