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警2506”和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在釣魚島黃尾嶼東北的毗連區內并行。(日本共同社圖片) |
中評社香港4月22日電/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19日載文《如何駕馭日中的東中國海爭端》,摘要如下:
在世界關注烏克蘭之際,來自日本和中國的船只與飛機幾乎每天都在東中國海荒蕪的小島附近幾英里內相互挑戰。日本稱這些小島為尖閣群島,中國稱之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雖然這種危險的競爭可追溯至19世紀末,但2012年9月引發中國廣泛反日示威的卻是由於日本政府從日本私人業主手中收購了這些小島當中的三個。這一問題必然會在奧巴馬總統即將對日本進行的訪問期間提出。
1972年5月美國向日本歸還沖繩時,這項移交包括美國在1945年以後曾管理的這些有爭議的小島。幾個月後,當中國和日本使戰後的兩國關係正常化時,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曾就這些島嶼問題詢問中國總理周恩來。周恩來提議將這個問題留給後人。兩國都保持了對這些島嶼的主權要求。
幾十年來,這一模式一直發揮著作用。
2010年9月7日,一艘中國漁船在這些島嶼附近與日本巡邏船相撞,於是日本當局將中國漁船帶回日本。經過中國的幾天抗議,日本釋放了船員,但對船長提出起訴。中國暫停了對日稀土出口。日本很快又釋放了船長,但在近兩個月內,中國並沒有恢復對日稀土出口。當被問到為什麼中國做出如此的反應時,中國官員說,他們別無選擇,因為一旦日本起訴船長,就意味著要接受日本的法律和主權。
在中國看來,日本通過2010年逮捕中國船長,再通過2012年的購島,破壞了周恩來與田中協議的現狀。中國還認為,日本正在進入右翼軍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時期,購島是日本刻意開始破壞二戰解決辦法的進程。2012年以來,中國船只不時在日本聲稱為其領海的水域活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活動煽動了日本的民族主義。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螺旋仍在繼續,無法預見到雙方按動複位按鈕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