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中國正在推進新一輪的國有企業(SOE)私有化進程。比起近20年前具有開創性的首輪私有化,這一次地方政府想要利用負債累累的國有龍頭企業籌資會比較沒有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8月12日載文《中國發起第二輪國企私有化》,文章說,當時,在“抓大放小”口號下,數千家經營不善的中央和地方性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或者破產清算。業績較好的國企則進行改組,或者部分上市,籌得數千億美元資金。
這種情況在2003年發生了改變,當時中國政府變得不願意放棄業績不良的國企。
中國在2008年實施了經濟刺激措施,這種寬鬆貨幣政策,加上要求國企通過投資支持經濟的政治指令,對國企資產負債表造成了衝擊,削減了資產回報率。
現在,地方政府的債務正在推動新一輪私有化進程。出售國企的股權會幫助政府償還超過2.9萬億美元的債務,這個數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8%。
“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將是國企私有化的重要推動力,”前世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David Dollar)說,“一些過度舉債的地方政府會出現償債困難,特別是利率在金融自由化後上升了。”杜大偉還曾是美國財政部駐華最高官員,於去年卸任。
政策制定者也希望,非戰略性部門的“國退民進”將有利於提高效率。
據總部在北京的經濟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估計,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生產率差距拉大,國企的平均資產回報率約4.6%,而民企為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