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技術人員20日在偵察機內搜集南海情報信息。 |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喜歡劇透的人們作出了相當大的努力,讓美國人在談到中國時平靜下來—但這根本沒有改變公衆的爭論。隨著中國觀察人士聲稱中國將成為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重要話題,“恐華症”不會很快消失。
美國《華盛頓郵報》6月2日載文《可以說,中國全在於美國如何理解》,文章說,正因如此,我盼望著讀到詹姆斯•帕爾默在《華盛頓郵報》《展望》副刊上關於美國的專家在談論中國時說些什麼的文章。提示:他們實際上不是在談論中國。
這些人對複雜的事物、實際上對中國并不感興趣。他們是在就美國國內問題提出觀點,表達狹隘的擔心。他們所說的中國是不存在的,而是一種修辭,是童話故事裡的妖怪而非真正的對手。
當我們把中國當作教育自己的幻境時,我們最終忽視了中國人。中國人可以像其他任何人一樣愚蠢、懶惰和固執,也可以聰明、堅定和富有同理心。不應該把他們簡化為某種樣本。
例如在經濟上,人民幣的國際化是一種趨勢,認為這會威脅到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人都注意到了這一點。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一個因素就是央行貨幣互換協議的猛增。根據美國外交學會最近的一項研究,過去6年裡,“中國與31個國家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然而,該研究發現了這些互換協議的其他特點。
迄今為止該行動最有趣的一點就是,雖然各國似乎都對與中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感興趣,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國家真正有興趣使用該協議。如果使用的話,得到的金額是非常少的。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人民幣在中國商品貿易的結算方面正逐漸替代美元,但還遠未成為任何人真正需要的貨幣。由於貨幣互換協議有足够的含糊性,它成為美國的評論員們可以誇大中國行動的另一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