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遞員站在成堆的包裹旁邊。(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
中評社香港2月13日電/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快遞市場。調查顯示,中國共有120萬名快遞員,阿裡巴巴等在綫零售商依靠他們通過電動自行車或三輪電動車把包裹送到顧客手中。快遞員會在門口大喊“快遞!”或用手機通知收件人快遞到達。
據美國《紐約時報》2月7日報道,28歲的張恒(音)是北京的包裹快遞大軍的一員,此刻,他飛快地在手術樓、藥品儲藏室和病房之間穿梭,給醫生和護士們遞送或大或小、或軟或方的包裹,努力確保送對人。當他闖進一間診療室,甚至嚇到了裡面的醫生和病人,但他沒時間敲門,對他的業務來說,每一秒鐘都很重要。
中國的電子商務產業是建立在張恒這樣的快遞員肩膀上的,他們為中國的網購繁榮提供了動力。但是,中國快遞員大多是內地沒有技能的工人,對他們來說,這份工作很辛苦而且報酬低,許多快遞員承受著超長工作時間和艱苦工作環境的壓力。
由北京交通大學和阿裡巴巴的調研和物流部門聯合進行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快遞員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每周工作7天,還有近四分之一的快遞員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這項調查覆蓋4萬名快遞員。
快遞行業的用工標准千差萬別,但很多公司并不提供加班費或給員工繳納醫療保險和退休福利。與此同時,有些快遞公司規定,如果上午的所有包裹未能在下午2點前完成投遞,將予以處罰,字跡不清、包裹破損或客戶投訴都可能導致快遞員罰款。
中國希望從制造業轉型,建立由會計和律師等專業人士驅動的服務導向經濟。但對收入底層的農民工來說,一些服務業的環境與中國工廠的環境不無雷同,執法不嚴長期導致過度加班和不安全的工作環境。有些快遞員直接為電子商務零售商或快遞公司工作,還有些為諸多快遞公司工作,那些公司擁有全國快遞網絡,但是依賴更小的公司完成最後一公裡的投遞,這一環節的關系可能很模糊。那些更小的公司是大快遞公司旗下的特許經營者,它們可能以員工或承包工的方式跟快遞員簽約,也有些快遞員把自己的部分業務再進一步分包給其他快遞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