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在朝鮮首都平壤舉行的閱兵式上拍攝的“北極星—2”型潛射中程彈道導彈。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5月1日電/美國26日釋放出與朝鮮對話的意向,中方隨即予以肯定。從外交舞台上看去,被《紐約時報》形容以“一場慢鏡頭播放的古巴導彈危機”近期半島局勢,有望在4月末讓人“鬆一口氣”。不過,美韓軍演、朝鮮建軍節火炮演習又均堪稱史上最大規模,風險依然存在。
法國《歐洲時報》4月28日載文《中美溝通對維持朝鮮半島和平至關重要》,文章說,堆高風險的是一系列大事件。從薩德入韓重創中國東北亞區域合作,到樸槿惠入獄震蕩韓國政局;從朝鮮加速導彈試射計劃,到金正男事件攪起波瀾;從特朗普宣布對朝“戰略性忍耐”終結,到轟炸叙利亞政府軍和伊拉克境內“伊斯蘭國”——對局面失控的想象常常令人緊張。這一想象的具象便是美軍“密歇根”號核潛艇,以其6分鐘內發射154枚“戰斧”巡航導彈的作戰能力,堪稱外科手術式打擊和斬首行動的代言人,無疑是在強調“所有選擇都擺在桌面上”中火藥味最濃的那部分。對此,美軍太平洋司令哈裡斯稱“要的是讓朝鮮‘醒悟’,而不是讓其屈服”,技術性地將威脅安排進一個相對安全的語境。
白宮和軍方26日向各方釋出優先非軍事手段的意向:“美國將與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一道加強對朝施壓,以使朝鮮返回談判桌。”此間所提到的“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很大程度上指向中俄,尤其是中國。中美兩國元首4月份已三次談及朝鮮問題,一次是當面會晤,兩次是通過電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7日表示:“中方希望并且相信半島核問題的有關各方都注意到了美方有關表態,以及它所傳遞出的信息。對話協商是解決半島核問題的唯一的正確途徑。”
中美的溝通互信對確保半島局勢不失控至關重要。中國方針明確且毫不動搖:目標是無核,條件是和平,方法是對話。而基於長久的敵視和不信任,美國當局的對朝政策始終有鷹派成分。此外,上屆美國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和日本防務外交的右傾化,均傷害到中國的地區安全關切。明顯助推了“東北亞小北約”進程的薩德入韓這步棋,正是以應對朝核危機為口實。不過,特朗普總統一上台美國便退出TPP協議,3月又宣布“亞太再平衡”戰略死亡。即便美國不會就此放棄制衡中國的意圖,中美直接進行零和博弈的可能畢竟降低了。隨著中美關系經由元首會晤而打開局面,雙方對朝意見分歧勢必從屬於“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發展大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