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10年1月7日,青島一家超市正在出售一種產自日本的大米,兩公斤包裝標價高達198元。(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2月15日電/在幾年前,日本的出口增長主要依靠汽車和半導體器材零部件。然而,近幾年來,日本對華出口商品數據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日本新華僑報》報道說,據日本財務省1月下旬發布統計結果表示,截止2018年12月份,日本在對中國出口商品中,液晶制造設備、半導體等的出口降幅明顯。
另一方面,日本化妝品和日用品出口額卻呈現出高額增長的趨勢。數據還顯示,日本的化妝品出口額已經連續6年創新高,自2014年日本對中國游客放寬簽證條件以來,已增加了3倍。化妝品、紙尿褲、創可貼,這些并不能代表科技水平的“小東西”,成為中國消費者買買買的目標。
中國顧客似乎已經不再關注於汽車、電器,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商品,他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看不見摸不著的地方。
中國人的消費重點從汽車、電子產品等“大件兒”,轉向個人洗護類的“小件兒”,從側面證明了中國制造業的不斷成長。“中國制造”與“日本制造”之間的差距日益縮小,“中國制造”不再是價廉質平的代名詞,在綜合考量價格優勢、關稅、售後配件和運輸成本等方面的因素之後,很多潛在的中國消費者把目光轉向了國內的成熟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