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歐青年團1924年巴黎第五次代表大會合影 |
那些激蕩在法蘭西的青春——旅歐共產主義青年團紀事
《我們的法蘭西歲月》開播以來,得到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觀眾和網友被劇中所表現的革命偉人青年時代的故事所吸引。
此片反映了青年時期的周恩來、鄧小平等在法國尋求救國之道並最終走上共產主義革命道路的真實歷史場景,當時周恩來等在法國發起成立了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影響了一批進步青年。
“油印博士”
五四運動後,赴歐洲勤工儉學出現了空前的熱潮,一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基於愛國主義的情懷,到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國勤工儉學,探求救國的良策。
經過一段時期的革命活動實踐以後,為了團結、教育廣大旅法青年學生,在法留學的周恩來、趙世炎等經過認真籌備後,於1922年6月初在巴黎宣布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當時旅歐勤工儉學學生由於受到民主主義、無政府主義、工讀主義等形形色色社會思潮的影響,用馬列主義的理論和思想團結旅歐青年學生,把他們爭取到革命隊伍中來是旅歐團組織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
在當時開展這方面工作的主要方式是辦刊物,因此旅歐少共在1922年8月1日創辦了機關刊物《少年》月刊,到1923年7月改為不定期刊。該刊以理論宣傳為主,由趙世炎、鄧小平(時名鄧希賢)等人編寫刻印,到1923年底共出版了13期。
據經歷者蔡暢事後回憶:“《少年》刊物是輪流編輯,鄧小平、李大章同志刻蠟版,李富春同志發行。有時是三日刊、二日刊、月刊,時間不定。鄧小平、李富春同志是白天做工,晚上搞黨的工作,而周恩來同志則全部脫產。”
在1924年初,為適應國內實現國共合作新的革命形勢要求,旅歐黨、團組織決定聯合創辦機關刊物《赤光》半月刊,《少年》停刊。《赤光》辦到1925年6月7日停刊,共出版33期。鄧小平曾經是這個刊物編輯部最年輕的成員,他刻寫的字黑大、肥圓、工整、雋秀,力透紙背,印刷清晰,裝訂簡雅,大家對此贊不絕口。他常常左手捏著面包,右手操作印刷,獲得“油印博士”的稱號。
當年辦《赤光》雜誌時,法國當地警察局不准賣給中國人蠟紙,鄧小平就利用足球球迷的身份,成功搞定同是球迷的一家文具店老板,買到了蠟紙得以印刷雜誌。
無論是《少年》還是《赤光》,文章都短小精悍,筆鋒犀利,具有強烈的戰鬥性,宣傳馬克思主義,批判無政府主義思潮,登載共產國際的文件,報道國際國內工運、青運動態,在勤工儉學的留學生和華工中產生了很大影響。鄧小平後來回憶說:“我在《赤光》上寫了不少文章,用了好幾個名字發表。那些文章根本說不上思想,只不過就是要國民革命,同國民黨右派鬥爭,同曾琦、李璜他們鬥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