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進入“和平發展期”。 |
中評社訊╱題:兩岸難得的機遇與新的挑戰 作者:章念馳(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
我從事兩岸關係已二十年,幾乎經歷了兩岸有交流交往以來的全過程,這過程可以說是台灣的台獨勢力企圖“去中國化”與“台獨化”,大陸反制“台獨”捍衛“一中” 的激烈對抗過程。對大陸而言,是壓抑、焦慮、悲憤、鬥爭、探索的二十年;台獨勢力則以篡改歷史、製造悲情、分裂族群、正名修憲、公投入聯......大肆“去中國化”、“去中華民國化”、“去蔣化”的二十年,使兩岸關係處於對抗的高危期,“和平統一”幾乎走到絕境。這讓全球都為之不安,讓世界華人華僑都憂心忡忡,讓兩岸同胞都擔驚受怕。
但是,兩岸付出了高昂代價後終於獲得了回報,終於出現了死而復生的變化,台灣民眾用選票讓一意孤行的民進黨在“立法院”淪為一個不足四分之一的小黨,讓一個外省人的後代馬英九以絕對優勢入主台灣“總統府”,台灣民眾終於終結了一條激進的“去中國化”的“台獨路線”,讓“海基”與“海協”兩會回到“雙方都認知自己是中國一部分”的“九二共識”基礎上來,終於成功復談。因此,這二十年也是台灣民眾撥亂反正的一個曲折過程。有人說今年“立委”選舉與“總統”選舉的結果,“挽救了台灣,挽救了國民黨,也挽救了兩岸關係”,我贊同此說。這是台灣民意變化的結果,是民意對陳水扁推行的“正名”、“公投”、“修憲”、“入聯”路線的否決,是大陸理性善意的兩岸政策開始影響台灣民眾選舉意志,是兩岸追求“和平、安定、繁榮、共存”主流民意的勝利,這是兩岸民眾的共同勝利。
這勝利來之不易,象徵兩岸關係進入了一個歷史的轉捩點,這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對兩岸關係出現的這種積極變化,我們應怎麼把握,使這機遇成為兩岸關係復蘇與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真正的助力,正考驗著兩岸人民新的智慧。我作為兩岸關係中的一個“老兵”,看到這樣積極變化,是由衷感到高興的,因此想談談我如何看把握機遇及面對挑戰。
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期”
馬英九的成功當選,陳水扁黯然下台,“五二○”的平安交接,這無論如何是兩岸關係的一個轉捩點也是一個新起點,象徵著兩岸“和平對抗”時代的結束,一個“和平發展”新時代的開啟。三十年前鄧小平在宣佈“改革開放”的同日宣佈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全新的統一觀,開始將台灣問題放在中華民族振興大局中思考,將中國的現代化與台灣問題協調起來思考,用“和平”來換取現代化的時間與空間,用“兩制”來換取“一國”的完整。這三十年中,兩岸雖無武力衝突,但充滿“統獨”對抗,是相互探底與相互瞭解的過程,這是一個“和平對抗”期。這個過程基本上在今年“立委”、“總統”兩場選舉中結束了,台灣同胞終結了一條激進的“台獨”路線,大陸則對台灣的認識也達到了一個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雙方都結束了舊有的行為,讓兩岸關係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即“和平發展”期。
“兩會”的復談、“三通”的實現、“陸資”的登台、“台資”登陸門檻的下降、大陸公民赴台旅遊的開放、簽定更緊密的兩岸經貿協定、乃至簽署兩岸中止敵對狀態的“和平協定”......,構成了新時期兩岸關係的新內涵,使兩岸進入“和平發展期”。這個新時期最大特點是“共同發展、共榮共贏”。這是一個健康的兩岸關係的需要,一個健全的經濟、文化、人員廣泛交流的關係,是一個正常兩岸政治關係的基礎。
過去二十年,“台獨”分子正是致力於摧毀兩岸建立這樣的基礎,讓兩岸無法建立起互信,今天我們終於獲得了這樣的機會,是值得倍加珍惜的。這使我們有機會在以下三個方面爭取突破:
第一,在經濟上更加緊密地融合,使兩岸形成一個“命運共同體”,形成一個共同的經濟基礎;
第二,在文化上加大融化力度,使中華文化與文明成為兩岸認同基礎;
第三,在人員交流上達到更密切程度,建立較堅實的信任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