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關係陷入在非敵非友的窘況中,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 |
中評社香港5月21日電(評論員 丘巒)中美關係陷入在非敵非友的窘況中,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至今美國還無法在這樣的窘況中拔出腿來。美國對華政策要做新的有重要意義的調整,走不出不能正確面對非敵非友的怪圈,就走不上新的路子。
所謂的非敵非友,是精準描繪當前中美關係的形容詞。非敵:中美關係不是敵對關係,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各自的利益互相契合。非友:中美關係又不是全面友好的關係,經常有摩擦、有衝突,互相之間甚至難免虎視眈眈,磨刀霍霍,兩國離結盟還有千山萬水之遙。
美國曾經在友與敵兩端做選擇,道路都走不通。1997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美國進行正式國事訪問時,克林頓政府先提出在公報中寫入“中美兩國致力於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結果遭到了美國内部的激烈反對,胎死腹中。2001年,小布什在競選中猛批克林頓的“戰略夥伴關係”論,提出了“戰略競爭對手論”,但事實表明,這樣的定位取向亦難於成立。
中國的學者補了一句:亦敵亦友。這就使得整個句子生動起來了:非敵非友、亦敵亦友。非亦之間,把中美關係的膠著、密切以及互制、對立等特質形容得惟妙惟肖。中美關係中,敵的特色在逐步減退,但畢竟還存在。友的特色方面不斷增長,但畢竟不是全部。
但是,跳出非敵非友、亦敵亦友的格局來看中美關係,應當豁然開朗。這就是擺脫了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局限後的快意。亦非之間,否定了兩個極端,肯定了一個方面,那就是:中美關係已經擺脫了完全是敵的局限,正處在向友的方面發展的時期。
中美關係是從極其惡劣、全面敵對的層次一步一步走上來的,能走到非敵非友的地步,十分不容易。但是,這是令人鼓舞的,因爲中美關係是向上的關係,不是沉淪的關係。如果中美關係開局是友,走到今天卻成了非友、亦敵,則大事不妙了。
非敵非友給中美關係帶來了什麽實質利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17日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互利共贏是中美經貿關係的目標,這種內在本質使得兩國的貿易聯繫強勁而充滿活力。吳儀這個觀點其實就是答案,不僅是貿易的,更是政治的。
非敵非友,給中美關係帶來了互利共贏的大好結果。政治上、經濟上都達到互利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