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4日電/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昨日公布,將香港的長期外幣主權評級由“AA-”調高至“AA”級。
《香港商報》今日刊發社評指出,評級的提升,象徵回歸十年來香港經濟發展的成果進一步得了到國際社會的認同,使得財政司司長與金管局對此紛表欣喜。然而居安思危,在亮麗成績背後,港人更不應該忘記體系內潛存已久的經濟隱憂。
社評說,綜合惠譽是次提高對港評級的原因,主要有四點:其一、強勁的對外財政狀況;其二、持續改善的公共財務;其三、可靠的聯繫匯率制度;其四、一國兩制下,香港享有經濟及金融政策方面的自主權。再加上法治完善、社會廉潔與管治高效等利好因素,方使香港得到了環球投資者的青睞。
社評又說,再看昨日的一系列財經新聞中,恒生指數突破了二萬三千點新高;港府發表的二零零六至二零零七財政年度帳目,錄得了五百八十六億元巨額盈餘,比起財政預算案的預測多了三十五億元。港府表示,財政狀況的改善,主要是由於各部門厲行節約,令實際開支較預期減少了三十六億元。種種的昇平氣象中,足見惠譽提高對港評級的四大根據,所言非虛。
不過,社評指出,彼方在看好香港的同時,亦提出“香港受內地的影響極大,若來自內地的貿易減少,勢將對香港的經濟構成即時及嚴重的影響”;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回應評級的發言中,亦提出要擴大QDII與CEPA的措施,“繼續把握內地市場快速增長所帶來的巨大機遇”。兩者之言,一方面點出了香港與內地經濟緊密相連的現實;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我們現時經濟中的隱憂。
社評認為,展望將來,內地的發展仍將成為香港繁榮的主要契機。香港除了進一步加強與內地的互惠合作外,亦應該積極發展其他合作夥伴,繼而將這些夥伴帶回內地,締造三者間的良性互動。除此之外,稅基狹窄的現實,租金、薪金上漲的壓力,發展與保育如何更好配合等,皆是不容忽視的難題。近來社會甚為關注的,還有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
另外,社評又表示,特首曾蔭權表示希望將香港發展成媲美倫敦、紐約的國際金融中心,此說亦在社會上得到了廣泛認同,意味着未來香港還須引入大量的金融專才。如此,經濟轉型中的人口結構失衡問題,也絕不可以忽視。
社評指出,自零三年經濟復蘇以來,香港的經濟節節向上。然而我們都必須知道:身處繁榮的環境中,往往會使人忽略危機的存在。為了長久的繁榮,香港人必須養成居安思危的習慣,除了向好的方面繼續發展經濟外,亦須時時反思,保持清醒,找出繁榮中的種種隱憂,設法解決當中的矛盾,避免被一時的成功衝昏頭腦,而成為暖水中的青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