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嘉宏 |
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作者 蘇嘉宏)一、維持美國對華政策影響下的兩岸關係穩定格局
兩岸關係是兩岸政治體系內部意識形態(核心價值)與權力結構變遷的延伸,也是在世界以“大國外交”為主要格局下的互動,所以“大陸的對台政策”、“台灣的大陸政策”和“美國的對華政策”是必須同時加以觀察的三個面向。中共十七大是中國大陸每五年一度而最新一次的重大權力結構調整,總書記胡錦濤在十七大的報告中大篇幅置重於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視;兩岸關係部份雖然也不能忽視,但更見溫和與中國崛起後的戰略自信,以下本文將另就十七大報告提出一些觀點。
中共十七大之後到明年春天,中國大陸的政府部門、各級機關和相關人事調整將會循序展開。與此同時,台灣則會進入一月新制“立委”換屆選舉、二月“立法院院長”改選、三月正副“總統改”選和新任“總統”就職以及伴隨而來的新內閣人事調整,台灣內部權力結構大則發生政黨輪替,小則黨內派系勢力重整,兩岸關係以兩黨目前的候選人來看,不管誰最終當選,在大陸政策方面似乎都會比目前的情況有所好轉。當然,選舉加上公投期間,各股政治勢力操弄媒體放大刺激兩岸關係的言論也層出不窮,兩岸關係仍不免受到一些不必要的衝擊。十七大以後的中共和明年五月以後的台灣執政者還會經過一段為時應該不會太短的觀察期或磨合期,美國總統在明年年底也適逢換屆改選,新任美國總統應該還是會一方面延續歷屆美國政府一貫的對華政策,一方面也和兩岸領導人建立屬人的信任感之後,或許做出一些政策微調。美國對華政策影響下的兩岸關係,其既有的格局應該可以獲得穩定的維持。
二、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共這一屆領導班子的政治總目標
胡錦濤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為題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二○二○年的奮鬥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而且還要“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通篇報告中再三強調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已然是中共這一屆領導班子的政治總目標,包括兩岸關係在內的所有作為理論上都必須在這一個總目標下計劃、實踐,而且兩岸關係情勢不應牽引、羈絆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達成 。
(一) 明列十六大期間兩岸關係的三項政績,並 以“第十點”的位置,擺放“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議題
十七大報告回顧過去五年的政績,在兩岸關係方面,明列“ 兩岸政黨交流成功開啟”、“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達到新水準”和“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三項。但是,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則以“第十點”的位置,擺放“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這個議題。如果分點敘述的前後順序意味著重要性高低的話,那“兩岸關係”的重要性雖然一如既往夠得上列入十七大報告,但是排序在共十二點的第十點,明顯是擺在後面的位置,若是沒有特定的情勢發生,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由,中共似乎並不需要把一個可以“儘後處理”的議題,挪提到前面來搞成“當務之急”。
(二) 十七大報告關於兩岸關係的重要內容,至少可以歸納如下三項要點
這三項要點可以分別簡稱之為“兩岸共決”、“和平協定”、“兩岸命運共同體”是有內在系統性連結的,而“兩岸共決”、“和平協定”、“兩岸命運共同體”這三點在未來的五年中應該都可以預期其將可能循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模式”,被落實到法制層面和實際執行面,並成為十八大時回顧十七大的政績:
1.“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 這是針對“台獨”和“入聯公投”等“分裂國土的主張”,以“兩岸共決(『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來回應。
2.“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這是針對“台灣前途決議文”等“危及台海情勢安全”的情勢,以“和平協議(『我們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來回應
3.“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海內外中華兒女緊密團結、共同奮鬥,祖國完全統一就一定能夠實現。”: 針對“台灣主體意識”等“分離意識型態”,則以“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海內外中華兒女緊密團結、共同奮鬥,祖國完全統一就一定能夠實現。』)來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