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8日電/如今,爲地震灾區捐款,成了社會的熱門話題。富豪捐了,百姓捐了,連一個乞討爲生的老人,也捐了105元。兩個問題出來了,一是各路榜上有名富豪和名流捐款數額被人盯上,凡是被認爲捐少了的,一律要遭遇網上拍磚;一是一些學生情急之下,不顧自己的承受能力,連生活費都捐了出來,眼看吃飯就要成了問題。
新京報今天發表文章說,捐款是對灾區灾民的心意,多一點固然好,但也要量力而行,把心意表達出來就行。從絕對數來說,一個富豪捐1000萬元比乞丐捐的105元,當然要多得多。但捐1000萬的富豪身家可能幾十上百億,而這位乞丐全部的家當,也許就是這105元。按財産比例,顯然乞丐獻出的要大得多。可是,話也不能這樣講,因爲富豪可能擁有産業,有很多人在他的産業里就業,如果也按乞丐捐贈的比例捐款,恐怕很多人就要失業。而乞丐要口吃口,不用操那麽多心。
過去曆史上逢灾遭難,富人們也會捐款,跟現在一樣,拉出單子,一個個排出來,登在報上,捐多捐少,固然有表達慈善之意,但跟地位有關,跟面子更有關。捐少了,面子上過不去,于是捐款有意無意成爲富人們的某種比試。顯然,這種面子的比拼,會弱化慈善的表達,但是,只要能多募一點善款,張羅募捐的人和組織,倒非常樂意。即使在今天看來,如果這樣做能對灾民有利,捐款的人得點虛榮,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今天,各種有錢有力的富豪名流,愛心顯然比當年更多,對慈善事業也更加熱心。面對這樣空前灾難,他們不僅捐出大筆現款,而且行動起來,親赴灾區抗灾,有的人還帶了挖掘機去。平日養尊處優的富豪名流,能吃這樣的苦,可見其獻愛心之心誠。同時,一般老百姓在獻愛心方面,也幷不比富豪名流差,現在無論走到哪里,人人都在捐款,涓流成河,總量匯集起來,幷不比富豪的貢獻少。各地的血庫,一向欠缺,但自地震以來,馬上趨于飽和,可大批的獻血者仍相望于道。
有錢也罷,無錢也罷,只要獻出自己認爲合適的貢獻,就表達了心意,不可能有一個法定的標准,多或者少,都是捐獻者的心意,一元不少,一億不多。只要捐款者覺得心意到了,或者說在人前能說得過去,自己心安了,就可以。別人用不著說三道四,好像非逼著某些人捐到某個數目才行似的。畢竟,捐款是自願性行爲,是一種社會公益,不是對富豪的清算。
假如真有極個別富人樂意通過捐款,掙自家的面子,炫耀于同行,固然有點“動機不純”,但也無可厚非。同樣,有些富人出于各種顧慮,不樂意因大筆捐款而露富,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我們可以設法勸說他們匿名捐款。
總之,捐款作爲一種慈善事業的內容,一方面有益于灾區和灾民,一方面也可以淨化社會的氛圍,增加社會和諧度,是一種善舉,千萬不要搞成劍拔弩張的批評和謾駡。我相信,這幷不是灾民們所樂意見到的。作爲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慈善團體,現在最重要的是管理使用好善款,千萬不能因爲管理不善和其他問題,導致各界人士的捐款流向不明。如果那樣的話,這對人們的善心將是致命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