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聯合號海釣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艦撞沉事件,已經在台日關係點起了一把火,但高層反應太慢步調凌亂,外界火上加油的言行又不斷加碼,局面已儼然有失控之虞,政府高層的“國安機制”,該趕快栓緊螺絲了。
為了抗議日本並宣示主權,十二位保 釣人士搭乘全家福號於昨天凌晨前往釣魚台。記取上次聯合號被撞時、海巡艦進入釣魚台十二海里內又撤回的教訓,這回海巡署派出四艦五艇和特勤部隊一路護衛。結果挺進到距離釣魚台數百公尺處,並與日方巡邏艦艇相對峙,其間噴水、阻擋、放煙等動作頻頻,宛如海戰場景。
社論指出,釣魚台主權爭議已持續數十年,但這是第一次出現台灣政府的船艦逼近釣魚台、台日公權力艦艇正面對峙的狀況。而海巡署的特勤部隊隨艦出動,任務是萬一保 釣人士落海或登島發生危險時予以救援。但試想,如果保 釣人士真的成功登島,跟在一旁保護的特勤部隊,將成為首度踏上釣魚台執行任務的台灣政府人員。再來,如果保 釣人士堅持不離開,特勤部隊和台灣的海巡艦艇也必須堅守下去,實質上不是等同於官方的占領行為嗎?
可以想像得到,如果發生了上述這種狀況,台日之間非常可能擦槍走火,甚至難說不會爆發軍事衝突。雖然全家福號終究未能突破封鎖,但在海巡署派艦一路護送保 釣船挺進釣魚台之前,難道沒有先把所有可能的狀況、其中的政治意義都考量清楚?宣戰是“總統”的權力,任何可能引發戰爭的動作,不是都應該由“總統”及“國安”決策層級統籌嗎?怎麼可以由一個“海巡署”自行決定帶大家捲入戰爭邊緣?
社論認為,聯合號事件發生以來,政府的因應真是令人捏把冷汗。先是輕忽其嚴重性,姿態一開始太軟,後來又在“立委”和民意壓力下轉為強硬,但似乎缺乏一個完整統合的決策機制,“外交”、“國防”、“海巡署”、“駐日代表處”、政黨與“國會”等部門各行其是,而且被極端的鷹派牽著走,不負責任的煽動言行還不斷加碼。十八日“立委”還要搭軍艦前往釣魚台視察,武裝軍艦堂而皇之進入主權爭議的海面,是遠比海巡艦更挑釁的動作,必須通盤考量對日關係、亞太局勢、美國態度、國際形象及對國家利益的影響。如今事態簡直已經到了失控邊緣,不管開不開戰,這麼重大的事,都不應該處理得如兒戲般七零八落。我們的“國安”機制到底在哪裡?
聯合號被撞事件明顯錯在日方的巡邏艦,並不需要和釣魚台主權問題綁在一起,而日方迄今的歉意表達,也看得出自知理虧並希望讓事件降溫。因此聯合號被撞後續的訴訟求償,可以儘快進行,政府並應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
社論認為,在這種狀況下,台灣實在沒有必要一再升高緊張局面,因為法律可以處理的,大可尋求法律解決;“外交”可以交涉的,也該進行“外交”交涉。主權和漁權問題,不可能靠幾次暴虎馮河的出海一遊就能解決。解決不了,事情總是得有個段落。上台發聲過了,總要有個下台階回到常軌,不要自不量力又無視國際形勢,最後反而自取其辱,對“國家利益”造成更大傷害。
遺憾的是,這次事件已經成為政治秀場,民族與藍綠情緒糾結,喊殺喊打得既廉價又不負責任,讓理性討論的空間愈來愈少,爭執的言論與邏輯也愈來愈弱智。“駐日代表”許世楷的處理或許不盡如人意,但“台奸”等粗暴的人身攻擊,以及亂扣帽子的抹黑,卻是今天的台灣絕對不該再容許的。同樣的,藉此指控馬英九“親中仇日”,也似乎高估了馬英九在決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尤其到底是不是有決策過程,恐怕都還很難講,而這是更值得探究檢討的問題。
事件演變至此,其實已經升高到了必須緊急危機處理的程度。政府高層不能再像救火隊一樣,哪裡起火就提著桶子到哪裡澆,但步調與強度前後不一,也沒完整清楚地提出個政策論述,反而一路被如星火燎原的局勢牽著跑。“國家利益”有許多層面,當政者必然有優先選項,也必須有整體策略。當台灣面臨與外國爆發衝突的可能性時,政府實在不能被煽風點火的人拖得上氣不接下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