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國際先驅導報今天刊文說,日本軍艦上一次進入中國港口,伴隨著的是半個世紀前的那一段血腥歷史。盡管60多年的時間足以消磨許多人的歷史記憶,但是6月24日當日本的“漣”號驅逐艦駛入中國港口的時候,仍然引起了不小的輿論反應。除了歷史比較之外,這也是中日雙方1998年建立友好合作夥伴關系後,歷經10年風雨才實現的最初設想。
文章指出,從單純軍事角度說,此次日本軍艦訪華,以及上一次中國軍艦對日本的訪問,並不具備實質性的軍事意義。畢竟兩國派出的軍艦都不是最新型號,而且在樣本上也沒法因此對彼此的軍事實力進行評估。而中日之間的軍艦互訪,從來也不是為了相互評估軍力而展開的。衆所周知,軍事外交活動的目的,總是在軍事本身之外。中日同為東方民族,都有聽弦歌而知雅意的文化傳統。中日軍艦互訪的雅意,能否最終推動中日關系更加信任發展,取決於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中日雙方能否正確理解對方通過軍艦訪問展現的戰略意圖。從總體上看,中日兩國最長遠的戰略意圖,是在東北亞地區實現一個更加安全、穩定和友好的戰略局面。這一利益是相同的。在這個利益的實現過程中,中日雙方是否向對方展現了自己的戰略目標,並且强調對方在自身戰略中的重要性極為關鍵。中日雙方為此仔細考量了相互派遣的軍艦,也仔細考量了訪問的時機,力求最好地體現意圖。
其次,中日雙方能否籍此機會,擴大在最敏感分歧領域的對話。在東海問題上,對於敏感話題的交流也已經開始。而軍艦互訪,一方面顯示了兩國軍方對於國家政策的支持態度,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雙方國家的無保留態度。軍艦互訪,只能從形式上解釋這種態度。通過軍艦互訪的效果,擴大包括安全領域在內的對話,才是一種更加本質的關系改善。
第三,雙方民衆能否體察到高層為構建一個更好的中日關系語境的良苦用心。與其他國與國關系有所不同的是,中日兩國關系中的民間互信成為了重要組成部分。兩國在處理外交事務中,非常重視國內情緒,也重視對國內民衆的政策說服。而軍艦互訪的報道出現在媒體上,軍艦在港口歡迎民衆參觀,都是對民衆的具體影響。如果民衆能够通過軍艦互訪這一歷史性事件,認識到中日關系改善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那麽軍艦互訪就能體現出重要性來。
文章指出,日本軍艦訪華之前的60多年,中日關系已經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縱然在一定時間段上可能會出現倒退,但是長遠來看將是一條上行綫。能托舉這條上行綫繼續向上的,除了政治交往、經濟互動和文化認識之外,還有現代化戰艦的船舷外透露出來的雅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