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怡忠擔心,馬英九提出外交休兵,台灣的“邦交國”會因為無利可圖,處處和台灣唱反調。(中評社 康子仁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21日電(記者 康子仁)藍營認為馬英九提出的外交休兵,已經達到成效。不過,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昨天在“監察院”舉行的諮詢會議上表示,他擔心台灣“邦交國”因無利可圖,未來會處處和台灣唱反調。
賴怡忠表示,外交休兵可能會使台灣“邦交國”,因無利可圖,只是維持形式上“邦交” ;但在其他議題上,卻處處和台灣唱反調。他認為,這樣的“外交關係”,和台灣可能付出一些代價,維持所需“外交”;但在其他議題上和台灣保持合作,哪一個對台灣比較好?。
他表示,馬政府現在要面對的問題,不是選擇外交休兵或外交交兵。既然提出外交休兵,就應該把具體的操作內容和準則,以及什麼狀況構成外交休兵、什麼狀況不構成外交休兵,說明清楚。
賴怡忠說,目前所看到的媒體報導,似乎把外交休兵的成果,集中在台灣的“邦交國”數目有沒有增減,但是台灣的國際參與,在國際組織當中,位階是否降低,以及過去原有的名稱是否下降,還有民眾在參與“國會”議的時候,是否出現需要大陸同意的情況,這些都需要觀察。
賴怡忠表示,外交休兵涉及的問題,包括台灣和非“邦交國”的關係,未來是否會發生變化?例如過去台灣和非“邦交國”的交往,通常會爭取台灣官員能拜訪到什麼層級的官員,可以談什麼層級的事情,作為觀察雙方關係的重要指標。
“但是外交休兵包括這些東西嗎?”,賴怡忠質疑,是否只要“邦交國”數目沒有增減,大陸在台灣非“邦交國”,持續對台灣施加壓力,“這樣的作法可以容許嗎?”。賴怡忠擔心,既然外交休兵,對於台灣要求和其他非“邦交國”之間提高接觸層級,大陸是否會質疑“台灣破壞外交休兵的承諾”。
他表示,馬政府推動外交休兵,還必須顧及台灣的外交人員以及“邦交國”、非“邦交國”,對於外交休兵的看法。過去“外交部”駐外人員,會邀請非“邦交國”的國會議員到台灣訪問,或是進行一些比較重要層級的對話,以及安全方面的合作,“是否在外交休兵的情況下,所有都必須停止?如果繼續推動的話,有沒有違反外交休兵?”。賴怡忠說,他和“外交部”官員私下交談時,有些人提出這樣的疑慮。
賴怡忠進一步表示,有些非“邦交國”認為,台灣有其重要性,希望和台灣提升關係。例如前一陣子在俄羅斯,海參崴是否要設立辦事處,已經成為一個議題。由於海參崴在東北亞是非常重要的戰略據點,是否設立辦事處,不只涉及和俄羅斯關係,還包括可以從此處進行操作,對整個東北亞戰略佈署的槓桿作用,“我們要不要這樣做?”。
他分析,外交休兵已經讓非“邦交國”對台灣產生疑慮,更別停外交休兵時,可以藉由兩岸外交停火,讓台灣和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改善。這樣的看法,把台灣和其他“國家”的關係,窄化為這是兩岸關係的內容。
賴怡忠說,美國國務卿萊斯(賴斯)今年中提醒台灣,兩岸關係不是台灣和美國關係的全部,台灣和美國有其他面向的合作。“當我們提到外交的時候,如果把兩岸放大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很有可能讓台灣和其他國家涉及非兩岸合作層面,將會大幅降低”。
賴怡忠表示,“邦交國”為了維繫和台灣的關係,也付出很多代價。在馬政府提出外交休兵之後,“邦交國”內部馬上會出現台灣是否要維持“邦交”的疑慮,在馬英九訪問中美洲的時候,宏都拉斯(洪都拉斯)的“總統”就當面問他,台灣是如何看待和宏都拉斯之間的關係。
賴怡忠擔心,馬英九提出外交休兵的理念後,沒有進一步申述到底要“邦交國”往哪裡走,等於告訴他們,也釋出這樣的訊號,“台灣不重視和‘邦交國’的關係”,是否也造成“邦交國”不重視和台灣的關係,未來值得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