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4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2007年末中國城市數量達655個,比1978年增加462個,其中地級及以上城市由1978年的111個增加到287個。城市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新華社報道,國家統計局4日發佈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七。報告以大量的數據,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化水準快速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城市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數量較快增長,城市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轄縣)年末總人口為37156萬人,比1978年增長1.2倍;城市市轄區人口(不包括市轄縣)200萬以上城市個數達36個,增加26個,100萬至200萬人口城市達83個,增加64個。
小城鎮發展呈現新局面。1978年全國僅有建制鎮2173個,且以縣城關鎮和工礦鎮為主。2007年末建制鎮達到19249個,新建的建制鎮大多由原鄉建制發展而來。
與農村工業化發展相伴生的小城鎮發展打破了城鄉分割體制,推動了城鎮化發展。2007年全國城鎮人口達59379萬人,城鎮人口(居住在城鎮地區半年及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比重為44.9%,比1978年提高了2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報告還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居民住房及生活設施有了極大改善。在計劃經濟年代,單位職工主要靠福利分配方式來承租公房,雖有房住但面積小、條件差、無產權。1998年起,中國實行住房制度改革,國有單位全部停止實物分房,實現住房貨幣化分配。
住房制度的改革,使住宅建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消費熱點。2007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已由1978年的6.7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
居民出行變化顯著。上班族交通方式多元化,更多的自行車“騎手”變成了私家車“車手”,公交、地鐵、城鐵、出租車極大地方便了日常出行。2007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6.1輛,全國城市擁有出租車96萬輛,公交客運總量達533億人次,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為775公里。
城市綠化和環保得到加強,營造綠色城市環境已成為城市發展的選擇。2006年末中國城市擁有公園7913個,公園綠地面積33.3萬公頃,人均公園綠地8.98平方米,分別比1978年增長11倍、3倍和9倍。
國家統計局報告還指出,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經濟的迅猛發展,城市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07年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轄縣)GDP為157011億元,佔全國GDP比重由1990年的36%上升到63%。
城市工業經濟走上高、新、尖型的高速發展之路。2007年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轄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比1978年增長89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擁有48472個企業,實現產值44377億元,年出口額達1728億美元。多數高新區已成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和城市商品流通體制改革,一大批國外商貿集團、跨國商業機構先後在國內城市建立分支機構和代理公司,商業連鎖店、大型百貨超市不斷出現,促進了市場繁榮。2007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6385億元,比1978年增長125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