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逸儒:這次的新胡六點其實就是承續前次談話的精神,又根據這半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脈絡,所做的進一步正面陳述。
|
中評社台北5月28日電(作者 蔡逸儒)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於二十六日在北京會見來訪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主席。繼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六點講話之後,胡總書記又提出“在新起點上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六點講話。台灣媒体將其稱為新胡六點。
中國評論月刊前曾邀請兩岸學者就胡總書記去年講話的有關精義從不同角度進行深度解讀,這次的新胡六點其實就是承續前次談話的精神,又根據這半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脈絡,所做的進一步正面陳述。
其中第一點所說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北京的精神、原則不變,但避開了一個中國原則的字眼。根據筆者日來在大陸參訪開會所得印象,未來北京或會淡化使用一中原則這個辭彙,將會代之以一個中國框架這個說法。
關於第二點則是具体回應台北各方的期盼,北京同意下半年討論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但開始談並不表示就能立刻得到結果,而且要談兩岸經濟合作當然得有前提,就是必須對雙方有利,而且必須是兩岸特色。台北對此潛檯詞必須了然於胸。
另外,第三點兩岸共同努力加強文化認同、民族認同,以及文化交流。北京顯然已經掌握重點,這和去年的胡六點內容完全一致。筆者年來一直鼓吹透過教育、考試、宣傳、文學、藝術,建立兩岸命運共同体的共識看來已獲共鳴。下次再專文就其內容、意涵、過程、方法進行詳細討論。
至於第四點的兩岸靠著中國人的智慧與能力能夠解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問題,北京講的重點仍是活動,意在言外的是這是兩岸中國人的事情,可以由兩岸中國人用特有的創造性模糊與思維妥善處理,無需、不勞外人、外力介入。台北聽清楚了。
關於第五點的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等等問題,胡總書記的話已經再明白不過。一切還是要由簡而繁、先易後難、逐步展開。換而言之,不管是從經濟的合作架構到軍事的互信到政治的協議,一切都要從簡單的做起,都會有一個發展過程。筆者研判,和平協議已非今後政策討論重點,關鍵將會是在要如何建立兩岸和平發展架構。
第六點有關維護、發展國共對話交流管道,明顯可以看出雙方都對此都相當的重視。其實只要能夠避免讓台灣民眾形成國共兩黨談判,或國民黨以黨領政的錯誤印象的話,多一個機制性的高層對話管道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雙方可以先行私下討論敏感的政治性問題,而國共兩黨如今都鼓勵與民進黨接觸,但希望能夠透明、公開,這也是好事一樁,顯見國共雙方觀念都有轉變,值得肯定。
胡總書記這次談話的內容蘊含有很多不便、不想明言的政治意涵,其中仍有很大的引申、解釋空間,值得大家深入分析。中評月刊再來台辦個座談會吧!(作者 蔡逸儒 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