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6月15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劉兆玄日前出席中山大學的畢業典禮時提到,教育應該涵蓋學識、常識、見識,膽識、賞識等“五識”。此話一出,立即引起諸多揣測,民進黨“立委”聲稱嗅到“內閣”改組的味道,“新聞局”則強調劉兆玄是廣泛的評述,並沒有指涉特定對象。真相如何,自然值得探討。
社評說,按照劉兆玄的說法,學識固然重要,但也要有常識,只有學識而沒有常識,對社會關心瞭解不夠,唯有具備常識,才能觸類旁通,靈活運用學識;把學識與常識融會貫通,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就是見識;把見識付諸行動,努力執著則是膽識;膽識不僅是對美好事物的欣賞,更包括對競爭對手的欣賞。
毫無疑問,劉兆玄必然是有感而發,舉政府官員為例,則不外兩種可能。一種是確實對某些“內閣”官員缺乏常識感到不滿;一種則是本來要批評別人,例如“立委”,但怕引起風波,所以改口罵自家人。究竟是那一種?還是兩種兼而有之?只有劉兆玄自己明白。
表面看來,劉兆玄的批評似乎是針對一些政府官員。從目前諸多事例觀察,缺乏常識的政府官員確實不少,但包括“立委”在內的各級民選公職人員、政黨幹部,又有多少人具備淵博的常識?
社評指出,事實上,不只是常識而已,所有的政治人物,都應該捫心自問,是不是真的具備五識?以此標準來衡量,當今政壇究竟有多少政治人物符合?恐怕才是問題的關鍵!
以學識來說,“劉內閣”號“博士內閣”,似乎問題不大,“立法院”內則龍蛇雜處,素質就參差不齊!不過,學歷並不能完全跟學識劃上等號,重點是,學識代表專業,如果連M1、M2都不懂,“立委”從何審查財金法案?連ECFA與CECA都分不清楚,又怎麼能有資格大談兩岸經貿問題?
就常識來說,其實就是經事歷心之後的通情達理,不只是生活的智慧,也包涵人情世故;以及對人、事、時、地全面的了解,如此才能因應不同的時空環境,提出適當的對策,也才能掌握時代的脈動與民意的趨向。
就見識來說,劉兆玄講的vision與insight,其實就是視野與格局,判斷政治人物有沒有見識?不只是他的眼光是否侷促一隅?有沒有國際觀?能不能洞察問題,提出願景?更重要的是,他關切的是下一代的利益還是下一次的選舉?他能不能高瞻遠矚,見人所未見?
社評說,就膽識來說,不只是勇於嚐試,勇於面對挑戰,更重要的是,能夠堅持理念,具備“吾心信其可行,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官員不會因為上級的權威和外界的干預而改變政策,民意代表不會迫於輿論的批評和選民的壓力而改變立場,這才叫做有膽識!
至於賞識,當然不只是要能欣賞世界的美好,也要能欣賞別人的優點,特別是自己的屬下,甚至敵人和對手的長處。要能做到這一點,除了要有氣度,更要有自信,尤其是身居高位者,不只要能接納不同的意見,更要有欣然接受諍言的雅量。
顯而易見,劉兆玄的五識,除了大學畢業生應該謹記在心,所有的政治人物也都必須以自我期許;不只是執政黨,就是在野黨的政治人物,也都要虛心檢討,否則只是在“誰沒常識”上做文章,那就實在太沒水準,也辜負了劉兆玄的苦心孤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