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6日電/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在《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實現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的有機結合》指出,堅持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相結合,進一步增強抵禦外部經濟風險的能力,既是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在實踐中認真實施這一戰略,對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章全文如下:
實現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的有機結合
堅持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相結合,進一步增強抵禦外部經濟風險的能力,既是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在實踐中認真實施這一戰略,對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
立足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作為佔世界人口1/5的發展中大國,一方面市場容量大,消費需求多樣,滿足國內需要的各種產品和服務不能主要依靠國外供應;另一方面我國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比較優勢明顯,資源稟賦多樣,供給能力較強,生產的大量最終產品和服務也不可能主要由國外市場消化。因此,我國要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立足於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居民的消費需求。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直接影響,就是導致國際市場需求的大幅萎縮。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9年世界經濟下降1.3%,是二戰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美國、歐元區和日本分別下降2.8%、4.2%和6.2%。2009年全球貿易量下降11%,27年來將首次出現負增長。全球需求萎縮,以及由此引發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我國外貿特別是出口形成了巨大衝擊。2008年11月,我國出口結束了長達7年的持續增長局面。進入2009年以來,對外貿易量呈現大幅下滑態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就顯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投資和消費是國內需求的兩大構成部分。它們之間的比例是否合理直接關係到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多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投資需求一直處在高位,目前繼續擴大投資不僅空間有限,而且邊際效益會出現遞減。因此,從長遠看,當前擴大內需應著重在擴大消費需求上下功夫,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由於消費需求的決定因素是居民收入水平、消費習慣和消費傾向,這些因素具有相對穩定性,因此,可以有效緩解經濟波動,為下一輪的經濟增長提供動力。同時,消費通過生產和流通環節,可以引導投資的規模、結構和時機,是投資價值得以實現的有效通道。
當前,擴大國內消費需求不僅十分重要,而且是現實的。經過30年的改革與發展,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已經步入從溫飽型向小康型、享受型過渡的階段,對住房、汽車、高檔電器等耐用消費品的需求不斷擴大,對家政、文化體育、旅遊休閒等服務型消費的需求不斷增長。與此同時,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儲蓄規模不斷擴大,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5781元和4761元,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高達21.8萬億元。擴大消費需求已經具備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在著重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同時,我們也要選準投資項目,加大投資力度,特別是擴大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滯後,人均公路里程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鐵路里程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面向民生的公共服務設施尚有許多空白,公共服務、技術改造、節能環保、農村發展等領域需要大量投資。無論從近期還是從長遠來看,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投資的適度增長,既有需要,也有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