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6月27日電/國民黨今年黨代表、中央委員、中常委分開選舉,避免十八全再度上演十七全秩序混亂的場面。但選制的遊戲規則改變,卻無革新敗壞的選舉文化,也反讓綁樁、換票聯盟有更多時間可以“固票”,變相逼退一些資深的中常委“立委”意興闌珊,此一改變反而因小失大,讓中常會結構產生質變。
中國時報特稿指出,每到黨內選舉,送禮、請客等敗壞選風就會上演一次,宣示“乾淨選舉”的端正選風案形同具文,規範不了檯面下的行為,然而,比起黨代表與中央委員選舉,中常委選舉每年選一次,正是最大溫床。
過去要參選中常委,把現任的黨代表顧好就好,但這次遇到黨代表改選,除了顧好現任黨代表外,也要照顧有意參選者,要花的錢肯定變多,選舉時間又拉長,等於“一隻牛要剝好幾次皮”,財力不夠的想選中常委,無疑是難上加難。
為了避免開會混亂,國民黨想出了分開舉行的作法,但卻反而讓問題雪上加霜,在這種情況下的中常委選舉,恐怕會產生劣幣驅良幣,有錢的趕沒錢的,這樣組成的中常會會是怎樣?
馬英九接任黨主席後,應好好思考中常會的定位為何?如果中常會是政策討論的地方,就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加強其專業性與多元性,通盤、整體檢討中常委的產生方式,避免因小失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