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華人消除族群歧視需三管齊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1 09:35:54  


  中評社香港7月21日電/近日,美國加州參眾兩院通過“眾議院42號一致決議案”,就19世紀和20世紀加州實施歧視華裔的一系列法律向華人社區道歉,並表彰華裔移民的貢獻。這一新聞引起各界廣泛關注,也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到“歧視”這個移民生活中的現象。美國《僑報》20日刊發署名文章指出,消除族群歧視需三管齊下,教育是起點,經濟是基礎,參政是手段——三管齊下,華裔在美國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才會得到提升。

  原文摘錄如下:

  中國僑網報道,16日在紀念全美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奧巴馬總統在講話中肯定了美國的歧視現象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的進步趨勢,同時指出一些歧視現象依然存在,仍有許多人感受到歧視造成的痛苦。他說:“非裔女性由於膚色和性別原因,同工不同酬;拉美裔感到在自己的國家不受歡迎;穆斯林僅由於跪下禱告就被人投以懷疑的目光;我們的同性戀兄弟姐妹仍受到辱罵和攻擊,權利仍得不到承認……”他用這幾個例子說明目前仍存在的膚色和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宗教歧視和同性戀歧視現象。

  的確,目前美國存在奧巴馬提到的這幾種歧視。不過,在這四種歧視中,只有第一種是實質歧視,其餘三種都是觀念歧視,要區別對待。奧巴馬呼籲民眾繼續同歧視以及非裔所面臨的其他障礙作鬥爭,但由於沒有嚴格定義他要反對的歧視,難免給人以與風車搏鬥的感覺。

  首先,人們要把歧視的想法和行為分開。人們可以有歧視想法,但不能有歧視行為。一些白人看不起華人,但他們沒有權利說出來,更沒有權利做出來。筆者的一位朋友曾遭到歧視性語言對待,通過申述得到正式道歉,並使得那幾名說出歧視語言的地勤服務人員受到嚴厲處罰。“可以想,但不可以做”是底線。

  其次,要把觀念歧視和機會歧視區別開來。在實質歧視中,最嚴重的就是剝奪一個族群的機會。美國早年的蓄奴制度和排華法案就是這類歧視。排華法案為何是錯誤的?是因為歧視華人還是剝奪華人的機會?這個順序要搞清楚。通過法律形式進行系統排華,其核心是剝奪華人的機會。華人從此沒有機會合法的進入美國,這才是問題的實質。因而,機會歧視尤其是對一個族群的機會歧視,是實質歧視,其傷害比觀念歧視大得多。因而,消除歧視不應從觀念入手,而應從實際平權的機會開始,關鍵是所有族群都要努力爭取平等的教育、經濟和參政機會。

  首先是平等的教育機會,這是一切平等機會的起點。改進教育是消除美國至今存在的種族不平等現象的重要方法。奧巴馬認為,在反對不平等和獲得機會方面,良好的教育是最佳的武器和最好的途徑。他鼓勵非裔子弟擁有體育和音樂以外更多的志向和抱負,甚至包括做總統的志向。這對華人家長也有提醒作用,華人學生都想擠到“常春藤”,對讀書以外的東西興趣不大,華裔要把教育當作為提升政治地位的敲門磚,多出如駱家輝、盧沛寧、朱棣文這樣的人才。

  其次是平等的經濟機會,這是一切平等機會的根基。目前非裔的失業率是白人的兩倍,入監的非裔是白人的6倍,每5名非裔中就有1人沒有醫保和住房,這是導致歧視的源頭。因此,少數族裔只有在經濟上強大了,才能最終化解被歧視的狀況。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發展,華人在美國經濟地位的提升,華人在美國被歧視現象才會隨之改變。

  第三是平等的參政機會,這是衡量一切平等的最好標準。民主黨籍華人趙美心近日當選聯邦眾議員,成為國會首位華裔女眾議員,她將與另一位華裔聯邦男眾議員吳振偉一道,成為眾議院教育與勞工委員會的成員。今天,越來越多的少數族裔進入美國政壇,這是多年來美國平權運功的結果。美國歷史上不斷有先驅者前赴後繼,為消除種族偏見、達到種族平等做出努力。正是因為民權運動先驅者的努力,很多普通美國人通過示威改變有偏見的法律,奧巴馬才得以入主白宮。而奧巴馬入主白宮,又大大改變了美國主流社會對非裔的態度。

  消除族群歧視,不是改變想法,而是改變行為規則;不是改變觀念,而是改變實際狀況。華裔在美國的社會地位有待提升,這其中,教育是起點,經濟是基礎,參政是手段——三管齊下,華裔在美國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才會得到提升,筆者認為,假以時日,情勢定會慢慢改變。(羅慰年/作者系羅切斯特理工大學心理學碩士、“美恩財經”發起人之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