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11日電/台灣中華日報今天社論說,“劉內閣”下,“吳內閣”上。在急風驚雨中,“吳內閣”與“劉內閣”無縫接軌,已於昨天下午上任。在前“閣揆”劉兆玄堅持“閣揆下台,內閣總辭”下,正副“閣揆”“吳朱配”取代“劉邱配”後,計有十四個部會首長異動,幅度達三分之一。盼望馬英九大破大立組成的新“內閣”,能在穩定的環境中力求表現。
馬政府上任十五個月,即做出“內閣”改組,改組幅度之大超乎預期,這是當前朝野毫無互信基礎,“國家”又多災多難的必然。民調顯示,五成七的民眾對“劉內閣”總辭表示滿意,給了“劉揆走人”漂亮的背影;新任正副“閣揆”吳敦義、朱立倫,則有四成一及五成三的支持度,股市也給新“內閣”掌聲,大漲八十一點三六點,意味國人對新“內閣”期待甚高。
社論說,江山固然代有才人出,但在“總統”四年任期之內,出現“閣揆下台,內閣總辭”,並做出大幅度的“內閣”改組,已打破“憲政慣例”,且創下”內閣”改組之最。目前“行政院”組織架構,包括四個獨立機關及一行、一院,計有八部二十九會,綜觀新上路的“吳朱配”“內閣”,除兩名“政務委員”尚待補實外,可謂:“黑馬”競馳騁,“老幹”添“新枝”。
所謂“黑馬”,是指未見於“報派”名單而突然冒出者,撇開吳、朱不談,則有“內政部長”江宜樺、“外交部長”楊進添、“國防部長”高華柱、“人事行政局長”吳泰成、退輔會主委曾金陵、原民會主委孫大川等人,其中江宜樺、楊進添出線跌破不少眼鏡。“黑馬”所在多有,他們又是部會首長的“新枝”,“馬吳體制”下的新“內閣”因而予人耳目一新。
社論謂,更值得著墨的是,關乎台灣經濟發展及兩岸關係走向的財經小“內閣”,“財政部長”李述德、“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留任,另有施顏祥新任“經濟部長”、蔡勳雄新任經建會主委,施顏祥有“國營事業”中油董事長經歷,蔡勳雄則為國民黨智庫執行長。這項人事部署,展現吳“內閣”復甦經濟、重建災區的決心,並將戮力於兩岸MOU、ECFA之簽訂。
事實上,新“內閣”面對的重大“國政”,不外擺脫金融海嘯衝擊,再創經濟榮景;推動“八八水災”災後重建,早日安頓災民;以穩健、有節奏的步調,建構兩岸政策的延續性;重新審視財稅結構,改善日益惡化的“國家財政”問題;配合台北縣、台中縣市、高雄縣市、台南縣市升格,做好行政區劃和財政分配;展布一定程度的善意,化解朝野對立。
社論稱,新“內閣”上任後,馬英九隨即舉行中外記者會,強調新“內閣”著重競爭力、軟實力的、執行力;“吳閣揆”則將新“內閣”定位為“行動內閣”。馬英九也表示“閣員”異動不宜過度頻繁,蓋有前車可鑑,因為過去陳水扁八年主政,前後六易“閣揆”,“閣員”異動難計其數。“五日京兆”絕非任官授職常態,凸顯“內閣”必須在穩定的施政環境中才能展現執行力。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在政府對在野黨及“立法院”有足夠尊重的前提下,今後不排除有意義的朝野互動。吳敦義強調,任何重大“國計”尤其是兩岸政策,將接受“國會”監督,無異是對蔡英文的善意回應。在野黨與執政黨良性互動,而不是一味唱衰,正是“內閣”在穩定中發揮執行力的基礎。 |